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公共建筑论文--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论文

城市规划展示馆空间语义化研究--以益阳规划馆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12-42页
    1.1 选题背景第12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2-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页
        1.2.3 小结第13-14页
    1.3 涉及概念限定第14-27页
        1.3.1 语义学和空间第14页
        1.3.2 空间语义化第14页
        1.3.3 城市规划馆第14-26页
        1.3.4 城市规划馆语义化设计第26页
        1.3.5 小结第26-27页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27-28页
        1.4.1 研究方法第27页
        1.4.2 研究内容第27-28页
        1.4.3 小结第28页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8-38页
        1.5.1 国外研究理论发展第28-31页
        1.5.2 国内研究理论发展第31-35页
        1.5.3 国内规划馆发展情况第35-37页
        1.5.4 小结第37-38页
    1.6 我国城市规划馆出现的问题第38-39页
        1.6.1 展示模式互动体验性较差且模式单一第38页
        1.6.2 展示内容普遍性和专业性区分模糊第38-39页
        1.6.3 展示主题文化性与标志性的建立缺乏内涵第39页
    1.7 本章小结第39-41页
    1.8 论文框架第41-42页
第2章 基于空间语义化的城市规划馆建筑综合分析研究第42-75页
    2.1 研究对象选择第42-50页
        2.1.1 研究对象设计背景第42-46页
        2.1.2 研究对象外部环境特点的相似性第46-47页
        2.1.3 研究对象内部设计特性的关联性第47-48页
        2.1.4 研究对象横纵比较第48页
        2.1.5 小结第48-50页
    2.2 依托展示内容,重现城市历史——以北京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为例第50-53页
        2.2.1 展示内容介绍第50-51页
        2.2.2 展示空间设计分析第51-52页
        2.2.3 空间设计的借鉴意义第52-53页
        2.2.4 小结第53页
    2.3 处于风貌保护区划内,传承城市空间——以天津市城市规划展示馆为例第53-57页
        2.3.1 展馆功能分析第53-54页
        2.3.2 展馆外部空间及设计语言分析第54-55页
        2.3.3 空间设计的借鉴意义第55-56页
        2.3.4 小结第56-57页
    2.4 围绕城市模型,反映城市风貌——以重庆市规划展览馆为例第57-59页
        2.4.1 展示空间流线组织第57-58页
        2.4.2 展示空间分隔模式第58页
        2.4.3 展示空间语义化设计第58-59页
        2.4.4 小结第59页
    2.5 开创先河案例,展陈影响后世——以上海市城市规划馆为例第59-61页
        2.5.1 参观流线组织第59-60页
        2.5.2 表达城市关怀第60-61页
        2.5.3 空间设计启发第61页
        2.5.4 小结第61页
    2.6 城市元素转化为设计语义,塑造城市展品——以晋中城市规划馆为例第61-64页
        2.6.1 院落空间与展示空间结合第61-62页
        2.6.2 功能流线串联公共空间第62-63页
        2.6.3 空间语义分析第63-64页
        2.6.4 小结第64页
    2.7 造型语义提取自地形地貌,建立设计语言——以兰州市规划馆为例第64-66页
        2.7.1 布展流线设计第64页
        2.7.2 设计语言中包含的语义学第64-66页
        2.7.3 小结第66页
    2.8 深入挖掘城市特征,通过形态营造设计语义——以漯河城市展示馆为例第66-69页
        2.8.1 漯河“方”源自城市历史轨迹第67-68页
        2.8.2 精神空间语义源自文化源泉第68-69页
        2.8.3 小结第69页
    2.9 博采徽派建筑语言,建立符合地域的空间语义——以嘉善规划馆为例第69-71页
        2.9.1 色彩与材质第70页
        2.9.2 内在秩序的语义探索第70页
        2.9.3 形体组合所反映的气质特征第70-71页
        2.9.4 小结第71页
    2.10 展品与建筑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以罗马国立二十一世纪美术馆为例第71-73页
        2.10.1 新旧建筑的“对话”第71-72页
        2.10.2 艺术品的植入形成空间语义第72-73页
        2.10.3 小结第73页
    2.11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3章 益阳城市规划馆建筑设计方案实践第75-97页
    3.1 方案设计背景第75-80页
        3.1.1 城市背景分析第75-77页
        3.1.2 基地背景分析第77-78页
        3.1.3 设计用地背景分析第78-79页
        3.1.4 小结第79-80页
    3.2 基于语义化的建筑空间策划第80-84页
        3.2.1 确定空间主题的缘由第80页
        3.2.2 设定空间主题第80-83页
        3.2.3 分析展品特征确定空间形态第83页
        3.2.4 策划展示环境第83-84页
        3.2.5 小结第84页
    3.3 益阳规划馆设计语境策划第84-85页
        3.3.1 规划馆室外建筑展示语境策划第84页
        3.3.2 规划馆室内平面语境策划第84-85页
        3.3.3 规划馆主展模型空间语境策划第85页
        3.3.4 小结第85页
    3.4 参展流线空间设计第85-87页
        3.4.1 入口门厅的设计第85-86页
        3.4.2 序厅空间主题策划第86页
        3.4.3 展厅空间情感设计第86-87页
        3.4.4 小结第87页
    3.5 空间结构在展示空间中的应用第87-91页
        3.5.1 表达展示主题,深化展示空间第87-88页
        3.5.2 提炼展示内容,活跃观展气氛第88-90页
        3.5.3 传递建筑情感,升华主展区域第90-91页
        3.5.4 小结第91页
    3.6 展示空间设计具体实践方案第91-95页
        3.6.1 序厅空间设计第91页
        3.6.2 展厅空间设计第91-94页
        3.6.3 公共休息空间设计第94-95页
        3.6.4 贵宾观展空间设计第95页
        3.6.5 小结第95页
    3.7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4章 益阳城市规划馆建筑空间语义化的应用分析第97-114页
    4.1 设计方案实践解析第97-101页
        4.1.1 门厅空间语义特征第97-98页
        4.1.2 序厅的空间形态特征第98-99页
        4.1.3 展厅的空间叙事特征第99页
        4.1.4 公共休息区空间开放特征第99-100页
        4.1.5 商业服务空间深化特征第100页
        4.1.6 小结第100-101页
    4.2 构建空间语义的形式要素第101-103页
        4.2.1 展示墙面的处理第101页
        4.2.2 展陈设施的选取第101-102页
        4.2.3 灯光灯箱的布置第102页
        4.2.4 天花吊顶的处理第102页
        4.2.5 小结第102-103页
    4.3 构建空间语义的功能组成第103-104页
        4.3.1 接待功能第103页
        4.3.2 展示功能第103页
        4.3.3 学术功能第103-104页
        4.3.4 商业功能第104页
        4.3.5 小结第104页
    4.4 益阳规划馆方案设计中语义学的应用第104-107页
        4.4.1 空间形态特征第104-105页
        4.4.2 展示空间展项内容的语义化第105-107页
        4.4.3 展示空间的受众体验第107页
        4.4.4 小结第107页
    4.5 空间语义化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第107-112页
        4.5.1 展示主旨的空间语义化第107-109页
        4.5.2 展示脉络的空间语义化第109-111页
        4.5.3 展示景况的空间语义化第111-112页
        4.5.4 小结第112页
    4.6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结论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19页
附录1第119-120页
附录2第120-130页
致谢第130-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息披露质量、融资约束与公司绩效
下一篇: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