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1-25页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11-16页
    二、国内外研究前沿动态第16-22页
    三、研究对象、思路和方法第22-23页
    四、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第23-25页
第一章 文化自信的概念界定第25-46页
    第一节 文化自信基础概念第25-33页
        一、文化第25-29页
        二、中华文化第29-31页
        三、自信第31-33页
    第二节 文化自信相关概念辨析第33-38页
        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第34-36页
        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第36-38页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释义第38-46页
        一、文化自信基本内涵第38-40页
        二、文化自信的结构内容第40-43页
        三、文化自信的基本特征第43-46页
第二章 我国历史发展中的文化自信变迁第46-57页
    第一节 古代文化自信变迁第46-51页
        一、秦汉以来至十六世纪文化高度自信期第46-50页
        二、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文化独尊期第50-51页
    第二节 近代以来文化自信变迁第51-53页
        一、鸦片战争至五四时期文化自信丧失期第51-52页
        二、五四时期至新中国建国文化自卑期第52-53页
    第三节 新中国建国后文化自信变迁第53-57页
        一、新中国建国至改革开放文化自信转折发展期第53-55页
        二、二十一世纪以来文化自信逐渐恢复期第55-57页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形成条件和本质第57-75页
    第一节 文化自信形成的战略意义第57-60页
        一、解决新时代矛盾的内在要求第57-58页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动力第58页
        三、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思想基础第58-60页
    第二节 文化自信形成发展的条件第60-69页
        一、文化自信形成的经济基础第60-62页
        二、文化自信形成的政治基础第62-63页
        三、文化自信形成的思想渊源第63-67页
        四、文化自信形成的实践基础第67-69页
    第三节 文化自信的本质第69-75页
        一、文化自信的灵魂是价值观的自信第69-71页
        二、文化自信的核心是国家的自信第71-73页
        三、文化自信的根本是民族的自信第73-75页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建构第75-115页
    第一节 文化自信建构的基本原则第75-80页
        一、坚持党的领导,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第75-77页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第77-78页
        三、坚持科学发展,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第78-79页
        四、坚持文化创新,提高国际话语权第79-80页
    第二节 当代文化自信的问题及根源追溯第80-92页
        一、文化自信的问题第80-85页
        二、文化自信问题根源追溯第85-92页
    第三节 文化自信的建构第92-115页
        一、文化自信建构的主体要素第93-97页
        二、文化自信建构的客体要素第97-107页
        三、文化自信建构的实践要素第107-115页
第五章 外国文化自信的借鉴启示第115-131页
    第一节 欧美文化自信的经验借鉴第115-118页
        一、欧美文化自信的表现第115-116页
        二、欧美文化自信的具体经验第116-118页
    第二节 日韩文化自信的经验借鉴第118-121页
        一、日本韩国文化自信的变化第118-120页
        二、日韩文化自信的启示第120-121页
    第三节 苏联文化自信殷鉴第121-131页
        一、苏联文化自信的曲折发展第122-125页
        二、苏联文化自信的殷鉴总结第125-131页
第六章 中华文化自信之路第131-146页
    第一节 21世纪是中华文化自信凸显的时代第131-135页
        一、21世纪中华文化自信的可能性第132-134页
        二、21世纪中华文化自信的必然性第134-135页
    第二节 中华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体现第135-140页
        一、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与贡献第135-137页
        二、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的体现形式和传播环境第137-140页
    第三节 中华文化自信的时代任务第140-146页
        一、中华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繁荣兴盛第140-142页
        二、中华文化自信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第142-146页
结语第146-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54页
后记第154-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层党组织在协商治理中的功能与定位研究
下一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温度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