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传承:皖北乡村宴席厨师的调查与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0-21页 |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3页 |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四)“乡村宴席厨师”概念的说明 | 第19-21页 |
一、皖北乡村宴席及厨师 | 第21-38页 |
(一)民间红白喜事与乡村宴席厨师 | 第21-23页 |
(二)皖北乡村宴席及其惯习 | 第23-26页 |
(三)皖北乡村宴席厨师的人员构成与特征 | 第26-38页 |
二、皖北乡村宴席厨师的身份建构与内外维系 | 第38-47页 |
(一)两面人:乡村厨师的双重身份 | 第38-39页 |
(二)乡村宴席厨师团队的“内”与“外” | 第39-43页 |
1.团队内部的稳固协作 | 第39-42页 |
2.团队之间的“竞争” | 第42-43页 |
(三)乡村宴席厨师团队的外部维系 | 第43-47页 |
1.宴席中的“东家” | 第43页 |
2.宴席中的“知客” | 第43-44页 |
3.厨师在宴席中的“奉献” | 第44-46页 |
4.宴席中的其他群体 | 第46-47页 |
三、社会变迁与皖北乡村宴席厨师 | 第47-55页 |
(一)乡村宴席的变化 | 第47-50页 |
(二)异军突起的“宴席承包者” | 第50-52页 |
(三)基层政府的管理与引导 | 第52-55页 |
四、皖北乡村宴席厨师的角色认知与生存展望 | 第55-60页 |
(一)我观与他评 | 第55-57页 |
1.自我观照:“我就是拿钱干活的” | 第55-56页 |
2.他者评价:被邀请的师傅 | 第56-57页 |
(二)生存现状与未来展望 | 第57-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注释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