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6页 |
1.2.1 国外对紫外老化对沥青性能影响及模拟方法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对紫外老化对沥青性能影响及模拟方法研究 | 第12-13页 |
1.2.3 改性沥青抗紫外老化性能研究 | 第13-15页 |
1.2.4 沥青添加抗紫外老化添加剂研究 | 第15-16页 |
1.2.5 综述分析 | 第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实现目标 | 第16页 |
1.4 技术路线及试验方案 | 第16-19页 |
1.4.1 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1.4.2 实验方案设计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实验及指标选取 | 第19-30页 |
2.1 低温性能测定方法的确定 | 第19-24页 |
2.1.1测力延度实验 | 第19-24页 |
2.2 高温性能测定方法的确定 | 第24-27页 |
2.2.1 DSR 实验 | 第24-26页 |
2.2.2 旋转黏度实验 | 第26-27页 |
2.3 疲劳性能测定方法的确定 | 第27页 |
2.4 微观观测方法的确定 | 第27-29页 |
2.4.1 荧光显微实验 | 第27-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原材料及模拟紫外老化方法 | 第30-39页 |
3.1 改性沥青及制备方法 | 第30-31页 |
3.2 受阻胺类光稳定剂 | 第31-32页 |
3.3 沥青模拟紫外老化方法 | 第32-37页 |
3.3.1 室内模拟紫外老化加速设备 | 第32-34页 |
3.3.2 沥青的老化试验方法 | 第34-36页 |
3.3.3 室内与室外紫外线老化对应关系研究 | 第36-37页 |
3.3.4 室内与室外紫外线老化对应关系换算 | 第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基质沥青及改性沥青老化性能分析 | 第39-68页 |
4.1 老化前后样品外观分析 | 第39-40页 |
4.2 沥青的高温性能分析 | 第40-47页 |
4.2.1 沥青及改性沥青表观黏度分析 | 第40-45页 |
4.2.2 沥青及改性沥青车辙因子分析 | 第45-47页 |
4.3 沥青的低温性能分析 | 第47-59页 |
4.3.1 沥青及改性沥青测力延度试验分析 | 第47-54页 |
4.3.2 沥青及改性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分析 | 第54-59页 |
4.4 沥青疲劳性能分析 | 第59-63页 |
4.4.1 沥青疲劳性能试验方法 | 第59-60页 |
4.4.2 沥青紫外老化疲劳性能试验分析 | 第60-63页 |
4.5 荧光试验分析 | 第63-67页 |
4.5.1 聚合物改性沥青相态结构介绍 | 第63-64页 |
4.5.2 沥青荧光试验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添加剂对改性沥青老化的影响分析 | 第68-81页 |
5.1 添加抗老化剂后改性沥青高温性能分析 | 第68-71页 |
5.2 添加抗老化剂后改性沥青低温性能分析 | 第71-77页 |
5.2.1 改性沥青不同添加剂掺量测力延度试验分析 | 第71-73页 |
5.2.2 改性沥青不同添加剂掺量弯曲蠕变劲度试验分析 | 第73-76页 |
5.2.3 小结 | 第76-77页 |
5.3 添加抗老化剂后改性沥青疲劳性能分析 | 第77-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1页 |
6.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81-82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附录 | 第87-107页 |
鸣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