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移动目标雷电效应分析与防护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5页 |
1.1.1 雷电危害 | 第11页 |
1.1.2 航天系统雷击案例 | 第11-14页 |
1.1.3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1.2 雷电效应对航天系统的影响 | 第15-16页 |
1.2.1 雷电直接效应影响 | 第15-16页 |
1.2.2 雷电间接效应的影响 | 第16页 |
1.3 国内外航天系统地面目标雷电研究现状 | 第16-29页 |
1.3.1 国外航天系统地面目标雷电研究现状 | 第16-25页 |
1.3.2 国内航天系统地面目标雷电研究现状 | 第25-29页 |
1.4 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29-30页 |
1.5 创新点和内容结构安排 | 第30-32页 |
第二章 雷电环境与雷电过程相关理论 | 第32-53页 |
2.1 雷电的类型 | 第32-33页 |
2.2 雷电物理过程 | 第33-39页 |
2.2.1 雷暴云电荷产生 | 第33-34页 |
2.2.2 雷电放电形成条件 | 第34-36页 |
2.2.3 雷电放电物理过程 | 第36-39页 |
2.3 雷电环境相关理论 | 第39-45页 |
2.3.1 雷电环境特征 | 第39-41页 |
2.3.2 雷电流工程波形 | 第41页 |
2.3.3 雷电流工程数学模型 | 第41-45页 |
2.4 雷电效应数值分析方法 | 第45-52页 |
2.4.1 雷电效应数值分析建模 | 第46页 |
2.4.2 雷电效应数值分析方法 | 第46-5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地面移动目标雷击落点趋势预测研究 | 第53-91页 |
3.1 雷电先导通路发展模型 | 第53-64页 |
3.1.1 雷暴云电荷对空间电场贡献模型 | 第54-57页 |
3.1.2 雷电先导路径发展特征 | 第57-63页 |
3.1.3 电荷模拟法求解静电场分布 | 第63-64页 |
3.2 地面移动目标雷击落点预测 | 第64-76页 |
3.2.1 雷电路径发展理论模型 | 第64-66页 |
3.2.2 雷击落点预测方案设计 | 第66-71页 |
3.2.3 先导发展模拟算法流程 | 第71-76页 |
3.3 雷击落点趋势预测结果分析 | 第76-83页 |
3.4 通过雷云区时雷击地面移动目标的概率计算 | 第83-8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四章 地面移动目标雷电效应数值分析 | 第91-123页 |
4.1 地面移动目标雷电效应理论模型 | 第91-98页 |
4.1.1 雷击放电通道模型 | 第91-92页 |
4.1.2 雷电感应电磁场模型 | 第92-94页 |
4.1.3 多导体传输线理论模型 | 第94-98页 |
4.2 地面移动目标结构雷电效应数值分析 | 第98-109页 |
4.2.1 不同结构位置的雷电感应场数值分析 | 第100-103页 |
4.2.2 不同土壤属性的雷电感应场数值分析 | 第103-109页 |
4.3 地面移动目标线缆雷电效应数值分析 | 第109-116页 |
4.3.1 地面移动目标线缆雷电耦合数值模型 | 第109-111页 |
4.3.2 地面移动目标线缆雷电效应数值分析 | 第111-116页 |
4.4 地面移动目标雷电效应试验 | 第116-122页 |
4.4.1 地面移动目标结构雷电效应试验 | 第118-121页 |
4.4.2 地面移动目标线缆雷电效应试验 | 第121-12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五章 地面移动目标车载通信系统性能评估 | 第123-141页 |
5.1 地面移动目标车载通信系统 | 第123-125页 |
5.1.1 地面移动目标车载通信系统特征 | 第123-124页 |
5.1.2 地面移动车载通信系统的电磁环境 | 第124-125页 |
5.2 地面移动目标车载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方法 | 第125页 |
5.3 地面移动目标车载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模型 | 第125-131页 |
5.3.1 第一级:工作条件筛选方法 | 第127-128页 |
5.3.2 第二级:工作频率筛选方法 | 第128页 |
5.3.3 第三级:信号功率筛选方法 | 第128-130页 |
5.3.4 第四级:信号质量筛选方法 | 第130-131页 |
5.4 地面移动目标车载通信系统性能评估应用实例 | 第131-140页 |
5.4.1 第一级:工作条件筛选评估 | 第132页 |
5.4.2 第二级:工作频率筛选评估 | 第132-134页 |
5.4.3 第三级:信号功率筛选评估 | 第134-135页 |
5.4.4 第四级:信号质量筛选评估 | 第135-14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40-141页 |
第六章 地面移动目标雷电防护方法研究 | 第141-156页 |
6.1 地面移动目标直击雷防护方法研究 | 第141-150页 |
6.1.1 地面移动目标直击雷防护范围分析 | 第141-144页 |
6.1.2 地面移动目标直击雷防护方法研究 | 第144-150页 |
6.2 地面移动目标雷电间接效应防护方法研究 | 第150-155页 |
6.2.1 地面移动目标间接雷击效应防护要素 | 第150-153页 |
6.2.2 地面移动目标雷电间接效应防护方法 | 第153-15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55-15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6-160页 |
7.1 论文总结 | 第156-157页 |
7.2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57-158页 |
7.3 未来研究重点及展望 | 第158-160页 |
7.3.1 未来的研究重点 | 第158页 |
7.3.2 未来的研究展望 | 第158-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82页 |
致谢 | 第182-1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