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1-13页 |
2 检律关系概述 | 第13-22页 |
2.1 检律关系的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2.1.1 检律关系的内涵 | 第13-14页 |
2.1.2 检律关系应然的定位 | 第14-16页 |
2.2 检律关系的三大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2.1 平等武装原则 | 第17页 |
2.2.2 权力制衡理论 | 第17-18页 |
2.2.3 程序主体性理论 | 第18-19页 |
2.3 检律关系的两种域外模式 | 第19-22页 |
2.3.1 英美法系国家的检律关系 | 第19-20页 |
2.3.2 大陆法系国家的检律关系 | 第20-22页 |
3 当前检律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22-40页 |
3.1 检察阶段的检律关系现状 | 第22-28页 |
3.1.1 信息双向传达渠道较为通畅 | 第23-24页 |
3.1.2 阅卷权基本得到保障 | 第24-25页 |
3.1.3 提供证据、申请取证或申请自行取证较少 | 第25-26页 |
3.1.4 申请变更解除强制措施权实现比例极低 | 第26页 |
3.1.5 会见权保障措施好但将成为历史 | 第26页 |
3.1.6 检察机关其他部门与律师关系现状 | 第26-27页 |
3.1.7 检察阶段检律之间的冲突关系 | 第27-28页 |
3.2 审判阶段的检律关系现状 | 第28-34页 |
3.2.1 法庭上控辩双方几无对抗是主流 | 第28-30页 |
3.2.2 死磕:法庭上鲜有的对峙 | 第30-31页 |
3.2.3 法庭外的激烈对抗 | 第31-32页 |
3.2.4 被告人眼中的“对抗式”庭审 | 第32-33页 |
3.2.5 审判阶段检律之间的冲突关系 | 第33-34页 |
3.3 检律关系冲突的类案分析 | 第34-37页 |
3.3.1 辩护律师的独立性是否得到保障? | 第34-35页 |
3.3.2 检律真的能做到平等对抗吗?——反思刑法第306条 | 第35-36页 |
3.3.4 辩诉交易真的可能吗? | 第36-37页 |
3.4 检律冲突关系的原因分析 | 第37-40页 |
3.4.1 直接原因:诉讼模式造成的立场之争 | 第37-38页 |
3.4.2 深层原因:公权力与私权利的交锋 | 第38页 |
3.4.3 根本原因:法治化进程中的阶段性表现 | 第38-40页 |
4 新型检律关系的构建途径 | 第40-47页 |
4.1 重新认识检律双方的角色定位 | 第40-42页 |
4.1.1 检察官是公诉人还是监督者 | 第40-41页 |
4.1.2 律师是法律异己还是权利维护者 | 第41-42页 |
4.2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的检律合作 | 第42-44页 |
4.2.1 检察官在认罪认罚案件中的定位 | 第42-43页 |
4.2.2 认罪协商中律师参与的重要性 | 第43-44页 |
4.3 通过庭审实质化推进对抗制诉讼 | 第44-47页 |
4.3.1 从“案卷中心主义”到直接言词原则 | 第44-45页 |
4.3.2 保证庭审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 | 第45-47页 |
5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作者简历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