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1 绿色建筑发展迅速 | 第15页 |
1.1.2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重性能表现,轻文脉传承 | 第15页 |
1.1.3 绿色建筑评价重静态评估,轻动态变化 | 第15-16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3 选题来源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 | 第19-20页 |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1.4.2 研究范围 | 第2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及对比分析 | 第21-37页 |
2.1 国外典型绿色建筑体系研究 | 第21-27页 |
2.1.1 美国LEED | 第22-24页 |
2.1.2 英国BREEAM评价体系 | 第24-25页 |
2.1.3 日本CASBEE评价体系 | 第25-27页 |
2.2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 | 第27-33页 |
2.2.1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 第28-30页 |
2.2.2 我国其它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第30页 |
2.2.3 我国其它不同阶段的绿色建筑评价文件 | 第30-31页 |
2.2.4 我国地方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第31-33页 |
2.3 国内外评价体系对比分析 | 第33-36页 |
2.3.1 评估框架和内容对比 | 第33-34页 |
2.3.2 评价形式和方法对比 | 第34-35页 |
2.3.3 体例提炼和适用分析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绿色建筑营建及运营阶段的文脉要素的价值评判 | 第37-48页 |
3.1 文脉要素 | 第37-40页 |
3.1.1 文脉要素的构成 | 第37-38页 |
3.1.2 富含文脉要素的建筑营建案例 | 第38-39页 |
3.1.3 富含文脉要素的建筑运营案例 | 第39-40页 |
3.2 文脉要素层级 | 第40-42页 |
3.2.1 城市文脉要素 | 第40-41页 |
3.2.2 街区文脉要素 | 第41页 |
3.2.3 建筑文脉要素 | 第41-42页 |
3.3 文脉要素的价值评判 | 第42-47页 |
3.3.1 价值评判的原则 | 第42-43页 |
3.3.2 基于问卷调查的文脉要素资格评判 | 第43-46页 |
3.3.3 基于专家打分的文脉要素价值评价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富含文脉要素的绿色建筑营建评价框架的构建 | 第48-79页 |
4.1 实地调研 | 第48-57页 |
4.1.1 城市 | 第48-49页 |
4.1.2 街区 | 第49-50页 |
4.1.3 建筑 | 第50-57页 |
4.2 文脉要素与建筑文脉传承相关性 | 第57-65页 |
4.2.1 文脉要素量化 | 第57-59页 |
4.2.2 建筑文脉感知 | 第59-63页 |
4.2.3 相关性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4.3 富含文脉要素的绿色建筑营建指标分析 | 第65-68页 |
4.3.1 基于基地条件的绿色营建指标分析 | 第65-66页 |
4.3.2 基于气候条件的绿色营建指标分析 | 第66-67页 |
4.3.3 基于地方材料的绿色营建指标分析 | 第67-68页 |
4.4 富含文脉要素的绿色建筑营建指标构建 | 第68-78页 |
4.4.1 富含文脉要素的绿色营建指标修改 | 第68-69页 |
4.4.2 富含文脉要素的绿色营建指标增补 | 第69-71页 |
4.4.3 富含文脉要素的营建评价指标权重 | 第71-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富含文脉要素的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框架的构建 | 第79-91页 |
5.1 绿色建筑运行概述 | 第79-81页 |
5.1.1 绿色建筑运行的特点 | 第79-80页 |
5.1.2 运营管理主要利益相关者 | 第80-81页 |
5.2 绿色建筑运行阶段的文脉要素适用性 | 第81-85页 |
5.2.1 我国与建筑运行相关的评价体系 | 第81-83页 |
5.2.2 国内外与绿色建筑运行相关的评价体系的对比分析 | 第83-84页 |
5.2.3 文脉要素与绿色建筑运行的适用性 | 第84-85页 |
5.3 富含文脉要素的绿色运行指标构建 | 第85-90页 |
5.3.1 富含文脉要素的绿色运行指标分析 | 第85-86页 |
5.3.2 富含文脉要素的绿色运行指标增补 | 第86-87页 |
5.3.3 富含文脉要素的运行评价指标权重 | 第87-9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4页 |
6.1 结论 | 第91-92页 |
6.1.1 城市的重要文脉要素 | 第91页 |
6.1.2 富含文脉要素的建筑营建与运营的评价指标 | 第91-92页 |
6.2 展望 | 第92-93页 |
6.3 创新点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附录1 | 第96-101页 |
附录2 | 第101-104页 |
附录3 | 第104-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