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21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脏手”问题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9页 |
一、国外研究 | 第10-15页 |
二、国内研究 | 第15-18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启示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概念辨析:公共管理领域的“脏手” | 第21-39页 |
第一节 公共管理领域“脏手”内涵的演进逻辑 | 第21-27页 |
一、政治领域的“脏手” | 第21-23页 |
二、公共管理领域的“脏手” | 第23-27页 |
第二节 公共管理领域“脏手”的主要特征 | 第27-30页 |
一、手段的不道德 | 第27-28页 |
二、目的的模糊性 | 第28-29页 |
三、范围的广泛性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公共管理领域“脏手”的伦理基础选择的实然与应然 | 第30-39页 |
一、目的论伦理及其作为公共管理伦理基础的理论优势 | 第30-32页 |
二、目的论伦理是对“脏手”进行道德辩护的实然伦理基础 | 第32-34页 |
三、义务论伦理及其作为公共管理伦理基础的理论优势 | 第34-36页 |
四、义务论伦理是对“脏手”进行伦理规制的应然伦理基础 | 第36-39页 |
第三章 公共管理领域“脏手”的行为表现及其道德辩护 | 第39-56页 |
第一节 公共管理领域“脏手”的行为表现 | 第39-43页 |
一、各种创优评估 | 第39-41页 |
二、暴力行政泛化 | 第41-43页 |
第二节 公共管理领域“脏手”的行为表现与其实然伦理基础的内在关联 | 第43-46页 |
一、“善”定义为“正当” | 第43-44页 |
二、目的证明手段正确 | 第44页 |
三、多数人的利益僭越少数人的利益 | 第44-45页 |
四、后果导向悬置了道德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公共管理领域“脏手”行为的道德辩护及质疑 | 第46-56页 |
一、以公共利益为“脏手”行为作道德辩护 | 第46-50页 |
二、以结果导向为“脏手”行为作道德辩护 | 第50-52页 |
三、对公共管理领域“脏手”行为的道德辩护质疑 | 第52-56页 |
第四章 公共管理领域“脏手”问题的危害及其根源 | 第56-79页 |
第一节 公共管理领域“脏手”问题的危害 | 第56-62页 |
一、“脏手”问题削弱了公共管理的合法性 | 第56-59页 |
二、“脏手”问题破坏了社会的正义 | 第59-62页 |
第二节 公共管理领域“脏手”问题的根源分析 | 第62-79页 |
一、人——“脏手”问题发生的直接原因 | 第64-70页 |
二、结构——“脏手”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 第70-79页 |
第五章 对公共管理领域“脏手”问题的反思 | 第79-86页 |
第一节 对公共管理领域“脏手”问题的审视 | 第79-82页 |
第二节 规避公共管理领域“脏手”问题的思路分析 | 第82-86页 |
一、构建合理的伦理基础 | 第82-83页 |
二、寻求正义的制度安排 | 第83-86页 |
结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