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论文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3页 |
1.2.1 三维数字岩心建模的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2.2 基于三维数字岩心电阻率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致密砂岩多组分三维数字岩心建模 | 第25-43页 |
2.1 建模方法 | 第26-31页 |
2.1.1 X射线CT | 第26-28页 |
2.1.2 扫描电镜矿物定量分析 | 第28-30页 |
2.1.3 岩心HD SEM | 第30-31页 |
2.2 建模实例 | 第31-41页 |
2.2.1 三维灰度图像 | 第31-34页 |
2.2.2 多组分三维数字岩心 | 第34-37页 |
2.2.3 各组分显微结构 | 第37-4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致密砂岩电阻率数值模拟 | 第43-68页 |
3.1 有限元方法模拟电阻率的基本原理 | 第43-46页 |
3.2 各矿物组分等效电导率计算方法 | 第46-49页 |
3.2.1 基本理论 | 第47-48页 |
3.2.2 等效电导率计算 | 第48-49页 |
3.3 地层因素 | 第49-50页 |
3.4 电阻增大率数值模拟 | 第50-57页 |
3.4.1 CT识别孔隙流体分布模拟 | 第50-53页 |
3.4.2 CT未识别孔隙流体分布等效模拟 | 第53-57页 |
3.5 孔隙结构对致密砂岩饱和度指数的影响 | 第57-66页 |
3.5.1 等效三维数字岩心建模 | 第58-63页 |
3.5.2 饱和度指数n变化规律 | 第63-6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