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研究进展 | 第13-27页 |
1 PEDV流行病学 | 第13-15页 |
1.1 PEDV的发现与早期流行 | 第13页 |
1.2 PEDV流行现状 | 第13-14页 |
1.3 流行特点 | 第14-15页 |
2 病原学 | 第15-18页 |
2.1 PEDV分类地位 | 第15页 |
2.2 PEDV形态特征 | 第15-16页 |
2.3 PEDV理化性质 | 第16页 |
2.4 PEDV分离培养 | 第16-17页 |
2.5 PEDV病毒分子结构 | 第17页 |
2.6 PEDV复制 | 第17-18页 |
2.7 PEDV与冠状病毒 | 第18页 |
3 PEDV致病机制 | 第18-21页 |
3.1 组织嗜性与复制 | 第18-19页 |
3.2 病理学 | 第19页 |
3.3 病理生理学 | 第19-20页 |
3.4 病毒血症 | 第20页 |
3.5 机体免疫应答 | 第20-21页 |
4 PEDV的实验室诊断 | 第21-23页 |
4.1 病原学 | 第21-22页 |
4.2 分子生物学 | 第22-23页 |
4.3 免疫血清学 | 第23页 |
5 PEDV防治 | 第23-25页 |
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PEDV流行株YC2014的分离鉴定 | 第27-41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7-29页 |
1.1 样品来源 | 第27页 |
1.2 细胞 | 第27页 |
1.3 载体与与菌株 | 第27-28页 |
1.4 鉴定引物 | 第28页 |
1.5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 | 第28页 |
1.6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 第28-29页 |
2 方法 | 第29-34页 |
2.1 病料采集与处理 | 第29页 |
2.2 样品总RNA提取及cDNA合成 | 第29-31页 |
2.3 PCR产物或酶切产物回收纯化 | 第31页 |
2.4 DNA片段与质粒载体的连接转化 | 第31页 |
2.5 连接产物转化 | 第31-32页 |
2.6 Vero细胞的复苏与培养 | 第32页 |
2.7 病毒的分离与增殖 | 第32页 |
2.8 空斑试验纯化病毒 | 第32-33页 |
2.9 间接免疫荧光 | 第33页 |
2.10 病毒滴度的测定 | 第33页 |
2.11 病毒粒子的电镜观察 | 第33-34页 |
3 结果 | 第34-40页 |
3.1 病料检测 | 第34页 |
3.2 病毒分离 | 第34-35页 |
3.3 病毒的RT-PCR检测 | 第35-37页 |
3.4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第37页 |
3.5 PEDV分离毒噬斑纯化 | 第37-38页 |
3.6 病毒滴度的测定 | 第38-39页 |
3.7 病毒增殖动态 | 第39页 |
3.8 病毒形态的电镜观察 | 第39-40页 |
4 讨论 | 第40-41页 |
第三章 PEDV YC2014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 第41-53页 |
1 材料 | 第41-42页 |
1.1 质粒与菌/毒株 | 第41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41-42页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2页 |
2 方法 | 第42-45页 |
2.1 基因片段的RT-PCR扩增 | 第42-43页 |
2.2 PEDV片段测定与序列拼接 | 第43页 |
2.3 全基因组同源性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43-44页 |
2.4 S基因同源性与系统进化分析 | 第44-45页 |
2.5 ORF3基因同源性与系统进化分析 | 第45页 |
3 结果 | 第45-52页 |
3.1 PEDV YC2014基因组全长获得 | 第45页 |
3.2 YC2014分离株全基因组遗传进化分析 | 第45-46页 |
3.3 YC2014 S基因突变位点分析 | 第46-48页 |
3.4 YC2014分离株S基因系统进化分析 | 第48-50页 |
3.5 ORF3基因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 | 第50-52页 |
4 讨论 | 第52-53页 |
第四章 细胞自噬对PEDV增值的影响 | 第53-65页 |
1 材料 | 第53-54页 |
1.1 细胞、病毒与质粒 | 第53-54页 |
1.2 试剂、抗体及试剂盒 | 第54页 |
2 方法 | 第54-58页 |
2.1 溶液配制 | 第54-55页 |
2.2 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 | 第55-56页 |
2.3 共聚焦观察LC3蛋白的定位与转化 | 第56页 |
2.4 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56-57页 |
2.5 灭活病毒对细胞自噬影响 | 第57页 |
2.6 病毒感染与药物处理 | 第57页 |
2.7 病毒增殖与定量 | 第57页 |
2.8 CCK-8检测药物处理对Vero细胞活性影响 | 第57-58页 |
2.9 统计分析 | 第58页 |
3 结果 | 第58-63页 |
3.1 PEDV感染Vero细胞透射电镜观察 | 第58-59页 |
3.2 PEDV感染诱导LC3蛋白斑点定位 | 第59-60页 |
3.3 PEDV感染自噬相关蛋白变化 | 第60页 |
3.4 紫外灭活病毒Western blot检测LC3的转化 | 第60-61页 |
3.5 CCK-8检测药物对Vero细胞活性影响 | 第61-62页 |
3.6 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处理细胞抑制PEDV增殖 | 第62页 |
3.7 自噬抑制剂3-MA处理细胞促进PEDV增殖 | 第62-63页 |
4 讨论 | 第63-65页 |
全文总结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