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目的 | 第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页 |
1.2.2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3 简要文献评述与本文的研究方向 | 第12-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框架 | 第14-16页 |
1.3.1 本文研究的基本理论 | 第14-16页 |
1.3.2 分析框架图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预期进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1.4.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第2章 M镇“扩权强镇”的实践探索 | 第21-33页 |
2.1 M镇“扩权强镇”的背景与依据 | 第21-27页 |
2.1.1 M镇“扩权强镇”的背景 | 第21页 |
2.1.2 M镇改革的政策依据 | 第21-23页 |
2.1.3 M镇扩权强镇的制度设计 | 第23-26页 |
2.1.4 M镇“扩权强镇”的政府定位 | 第26-27页 |
2.2 M镇“扩权强镇”的具体措施 | 第27-29页 |
2.2.1 下放县级社会管理权限 | 第27-28页 |
2.2.2 完善功能,打造M镇新型便民服务平台 | 第28页 |
2.2.3 优化结构,重组M镇行政资源配置 | 第28-29页 |
2.2.4 再造流程,优化强镇政府运行方式 | 第29页 |
2.3 M镇“扩权强镇”实践中的若干创新 | 第29-33页 |
2.3.1 探索乡镇综合执法试点和便民服务 | 第29-30页 |
2.3.2 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搭配 | 第30-31页 |
2.3.3 创新发展M镇的管理体制 | 第31-33页 |
第3章 M镇“扩权强镇”的成效及问题 | 第33-39页 |
3.1 M镇扩权后的成效 | 第33-35页 |
3.1.1 行政审批更加简便 | 第33-34页 |
3.1.2 城市建设加速发展 | 第34页 |
3.1.3 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 第34-35页 |
3.2 M镇“扩权强镇”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39页 |
3.2.1 资源政策倾斜问题 | 第35页 |
3.2.2 政策出台后的执行问题 | 第35页 |
3.2.3 部门协调问题 | 第35-36页 |
3.2.4 体制上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第4章 我国其他地区“扩权强镇”的实践经验 | 第39-43页 |
4.1 贵州省黔南州新乡镇“扩权强镇”的实践经验 | 第39页 |
4.2 浙江省横店镇“扩权强镇”的实践经验 | 第39-40页 |
4.3 浙江省绍兴市中心镇规范权力运行的经验借鉴 | 第40-43页 |
第5章 推进M镇“扩权强镇”模式重构的路径 | 第43-51页 |
5.1 思想认识的提高 | 第43-45页 |
5.1.1 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加快转变干部思想理念 | 第44页 |
5.1.2 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共享“扩权强镇”成果 | 第44-45页 |
5.2 引领制度设计 | 第45-46页 |
5.2.1 突出上层设计的首要性 | 第45-46页 |
5.2.2 突出制度设计的配套性 | 第46页 |
5.3 完善要素功能 | 第46-48页 |
5.3.1 夯实物质基础 | 第46-47页 |
5.3.2 强化要素保障 | 第47-48页 |
5.4 规制权力运用 | 第48-49页 |
5.4.1 确权须明确,风险重监控 | 第48页 |
5.4.2 用权要规范,执行须有效 | 第48-49页 |
5.4.3 绩效重测评 | 第49页 |
5.5 注重城镇方向 | 第49-5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