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自动投标”产品介绍 | 第10-15页 |
第一节 “自动投标”产品的产生 | 第10页 |
第二节 “自动投标”产品分类 | 第10-13页 |
第三节 “自动投标”产品的优势 | 第13-15页 |
一、迎合出借人的再投资需求 | 第13-14页 |
二、满足出借人的快速投资需求 | 第14页 |
三、满足出借人分散风险的需求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自动投标”模式中出借人与平台的法律关系 | 第15-23页 |
第一节 居间合同关系的认定 | 第15-17页 |
一、居间合同法律关系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 “纯粹自动投标”模式下平台是否为居间人 | 第16-17页 |
三、 “纯粹自动投标”模式中居间人的义务 | 第17页 |
第二节 委托合同关系的认定 | 第17-21页 |
一、委托合同法律关系的概念 | 第18页 |
二、 “理财计划”模式下平台是否为受托人 | 第18页 |
三、委托合同关系下平台的义务 | 第18-19页 |
四、出借人在 “理财计划”模式下的任意解除权 | 第19-21页 |
第三节 借贷合同关系的认定 | 第21-23页 |
一、借贷合同的概念 | 第21页 |
二、 “理财计划”中的平台与出借人是否构成借贷关系 | 第21-22页 |
三、借贷合同关系下平台的义务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自动投标”模式的法律风险 | 第23-28页 |
第一节 “理财计划”模式的脱法困境 | 第23-25页 |
一、平台吸纳出借人的资金汇集资金池 | 第23-24页 |
二、平台自我融资 | 第24页 |
三、平台对出借人的资金进行错期配对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平台筛选投标对象过程中的过失 | 第25-28页 |
一、 “纯粹自动投标”平台身为居间人的过失与救济 | 第25-26页 |
二、 “理财计划”中平台作为受托人的过失与救济 | 第26-28页 |
第四章 规范 “自动投标”模式的建议 | 第28-35页 |
第一节 法律风险的事先规避 | 第28-32页 |
一、授权环节的规范化 | 第29-31页 |
二、反馈环节的规范化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法律风险的事后弥补 | 第32-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后记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