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3.1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3.2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20页 |
1.4.1 职业倦怠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4.2 应对方式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4.3 安全绩效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1.4.4 船员身心状况与航运安全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0-22页 |
第2章 理论分析 | 第22-2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1.1 船员职业倦怠界定 | 第22页 |
2.1.2 船员应对方式界定 | 第22-23页 |
2.1.3 船员安全绩效界定 | 第23页 |
2.2 研究假设 | 第23-28页 |
2.2.1 船员职业倦怠情况假设 | 第23-25页 |
2.2.2 船员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关系假设 | 第25页 |
2.2.3 船员应对方式与安全绩效关系假设 | 第25-26页 |
2.2.4 船员职业倦怠与安全绩效关系假设 | 第26页 |
2.2.5 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假设 | 第26-27页 |
2.2.6 人口统计学差异的影响作用假设 | 第27-28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8-32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8页 |
3.2 研究概念模型 | 第28-29页 |
3.3 研究量表 | 第29-32页 |
3.3.1 职业倦怠量表 | 第29-30页 |
3.3.2 应对方式量表 | 第30页 |
3.3.3 安全绩效量表 | 第30-31页 |
3.3.4 人口统计学量表 | 第31-32页 |
第4章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32-66页 |
4.1 数据收集情况 | 第32页 |
4.2 因子分析及信效度检验 | 第32-37页 |
4.2.1 职业倦怠量表因子分析及信效度检验 | 第33-35页 |
4.2.2 应对方式量表因子分析及信效度检验 | 第35-36页 |
4.2.3 安全绩效量表因子分析及信效度检验 | 第36-37页 |
4.3 描述性分析 | 第37-40页 |
4.3.1 职业倦怠描述性分析 | 第38-39页 |
4.3.2 应对方式描述性分析 | 第39页 |
4.3.3 安全绩效描述性分析 | 第39-40页 |
4.4 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 第40-53页 |
4.4.1 婚姻差异 | 第40-42页 |
4.4.2 学历差异 | 第42-45页 |
4.4.3 船员的船龄差异 | 第45-49页 |
4.4.4 职级差异 | 第49-53页 |
4.5 相关性分析 | 第53-57页 |
4.5.1 主体变量内部相关性 | 第53-55页 |
4.5.2 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相关性 | 第55页 |
4.5.3 应对方式与安全绩效相关性 | 第55-56页 |
4.5.4 职业倦怠与安全绩效相关性 | 第56-57页 |
4.6 回归分析 | 第57-62页 |
4.6.1 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回归分析 | 第57-59页 |
4.6.2 应对方式与安全绩效回归分析 | 第59-61页 |
4.6.3 职业倦怠与安全绩效回归分析 | 第61-62页 |
4.7 中介效应分析 | 第62-66页 |
4.7.1 积极应对对职业倦怠与安全遵守的中介效应 | 第63-64页 |
4.7.2 积极应对对职业倦怠与安全参与的中介效应 | 第64页 |
4.7.3 消极应对对职业倦怠与安全参与的中介效应 | 第64-66页 |
第5章 研究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66-71页 |
5.1 结论总结及假设检验 | 第66页 |
5.2 概念模型修正 | 第66-67页 |
5.3 管理对策提出 | 第67-69页 |
5.4 研究创新点 | 第69-70页 |
5.5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78-79页 |
附录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