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9-2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34页 |
1.2.1 爆破地震波传播规律研究 | 第20-23页 |
1.2.2 爆破地震波作用机制研究 | 第23-26页 |
1.2.3 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特征研究 | 第26-29页 |
1.2.4 爆破振动安全判据与危害控制 | 第29-3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建筑结构的质点振动速度特征测试分析 | 第36-48页 |
2.1 概述 | 第36页 |
2.2 工程概况 | 第36-39页 |
2.2.1 隧道及结构概况 | 第36-37页 |
2.2.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37-39页 |
2.3 爆破振动测试方案 | 第39-41页 |
2.3.1 爆破振动测试系统 | 第39-40页 |
2.3.2 爆破振动测点布置 | 第40-41页 |
2.4 爆破振动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1-47页 |
2.4.1 结构的振动速度幅值特征 | 第41-44页 |
2.4.2 结构的振动频谱特征 | 第44-4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建筑结构的动态应变特征测试分析 | 第48-73页 |
3.1 概述 | 第48页 |
3.2 动态应变测试方案 | 第48-51页 |
3.2.1 动态应变测试系统 | 第48-50页 |
3.2.2 动态应变测点布置 | 第50-51页 |
3.3 动态应变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51-71页 |
3.3.1 地下室结构柱的动态应变分析 | 第51-65页 |
3.3.2 2楼墙柱的动态应变分析 | 第65-7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四章 SH波对地下室的动力作用机理 | 第73-95页 |
4.1 概述 | 第73-74页 |
4.2 数学模型及基本控制方程的解 | 第74-83页 |
4.2.1 数学模型 | 第74-75页 |
4.2.2 保角映射 | 第75-77页 |
4.2.3 控制方程及其解的一般形式 | 第77-83页 |
4.3 各向异性介质半空间平面SH波的反射 | 第83-86页 |
4.4 稳态SH波对有衬砌凹陷地形的散射 | 第86-91页 |
4.4.1 介质中的波与衬砌中的波 | 第86-87页 |
4.4.2 边界条件 | 第87-91页 |
4.5 各向异性介质中有衬砌凹陷的位移幅值 | 第91页 |
4.6 算例 | 第91-9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五章 建筑结构爆破动力响应的时-频-瞬时能量特征 | 第95-152页 |
5.1 概述 | 第95页 |
5.2 HHT变换原理 | 第95-100页 |
5.2.1 HHT原理及算法 | 第95-99页 |
5.2.2 HHT变化的特点 | 第99-100页 |
5.3 基于HHT的下穿隧道爆破下结构的瞬时特征分析 | 第100-136页 |
5.3.1 水平径向瞬时特征的变化规律 | 第100-112页 |
5.3.2 水平切向瞬时特征的变化规律 | 第112-124页 |
5.3.3 垂直方向瞬时特征的变化规律 | 第124-136页 |
5.4 沿结构高度方向的瞬时响应特征分析 | 第136-149页 |
5.4.1 瞬时能量随楼层高度的变化 | 第136-137页 |
5.4.2 IMF分量频率能量沿楼层高度的分布特征分析 | 第137-147页 |
5.4.3 振动时间随楼层的变化规律 | 第147-14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49-152页 |
第六章 建筑结构爆破动力响应特征的动力有限元分析 | 第152-194页 |
6.1 概述 | 第152-153页 |
6.2 结构爆破动力响应分析数值建模 | 第153-156页 |
6.2.1 地质模型概化 | 第153页 |
6.2.2 计算模型与参数 | 第153-156页 |
6.3 结构爆破动力响应特征分析 | 第156-191页 |
6.3.1 数值模型验证 | 第156-158页 |
6.3.2 结构整体沿各方向的动力响应时程分析 | 第158-165页 |
6.3.3 结构构件的爆破动态响应特征分析 | 第165-19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91-19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94-199页 |
7.1 结论 | 第194-198页 |
7.2 展望 | 第198-199页 |
致谢 | 第199-201页 |
参考文献 | 第201-2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