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地区文物考古论文

曾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以新出考古材料为线索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7页
    一、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8页
        (一) 选题背景第13-16页
        (二) 选题目的、意义第16-17页
        (三) 论文的创新点与难点第17-18页
    二、学术史回顾第18-24页
        (一) 关于考古成果出版概要第20-21页
        (二) 关于曾国历史文化的研究第21-24页
    三、论文框架结构第24-25页
    四、材料与方法第25-27页
        (一) 材料运用第25-26页
        (二) 研究方法第26-27页
第二章 曾国考古新发现第27-68页
    第一节 叶家山墓地与庙台子遗址第28-39页
        一、叶家山墓地第28-37页
        二、庙台子遗址第37-39页
    第二节 郭家庙墓地与忠义寨、周台遗址第39-46页
        一、郭家庙墓地第40-45页
        二、忠义寨与周台遗址第45-46页
    第三节 苏家垄遗址第46-54页
        一、苏家垄墓地第48-51页
        二、苏家垄遗址的调查收获第51-54页
    第四节 义地岗墓地、擂鼓墩墓地与安居城址第54-66页
        一、义地岗墓群第54-61页
        二、擂鼓墩墓群第61-64页
        三、安居城址第64-66页
    第五节 其它地区的曾国文化遗存第66-68页
第三章 曾国历史分期与文化内涵分析第68-97页
    第一节 西周早期第68-75页
        一、文化遗存辨析第68-70页
        二、疆域范围第70-72页
        三、文化内涵分析——保留殷商遗风的姬周文化第72-75页
    第二节 西周晚期与春秋早期第75-87页
        一、文化遗存辨析第75-79页
        二、疆域范围第79-85页
        三、文化内涵分析——周文化系统的封国文化第85-87页
    第三节 春秋晚期与战国中期第87-95页
        一、文化遗存辨析第87-90页
        二、疆域范围第90-92页
        三、文化内涵分析——楚文化的同化第92-95页
    小结第95-97页
第四章 交锋与融合:从“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第97-126页
    第一节 “左右文武”:西周早期的曾国文化因素分析第97-116页
        一、鲜明的周王朝文化因素第97-101页
        二、地域特色与交流第101-103页
        三、西周早期的曾楚关系第103-116页
    第二节 “左右楚王”:与楚文化的冲突并逐渐融入楚文化第116-126页
        一、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楚关系第116-120页
        二、春秋晚期(含中期)及以后的曾楚关系第120-126页
第五章 曾国的音乐与青铜成就第126-149页
    第一节 音乐之路:华夏正声第126-131页
    第二节 青铜之路:金道锡行第131-136页
    第三节 余论:曾国文化概观第136-149页
        一、曾国文化中的周王朝正统文化面貌第136-137页
        二、曾国的政治文化第137-139页
        三、出土曾国文物上所见的神话第139-141页
        四、曾国出土文物艺术第141-146页
        五、曾国文化的吸收与传播第146-149页
第六章 结语第149-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59页
攻博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59-160页
致谢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患者的镇静研究
下一篇:论现象学的时间概念--时间维度优先权的演变及其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