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第12-14页 |
1.2.1 齿轮研究状况 | 第12页 |
1.2.2 可靠性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1.2.3 代理模型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7页 |
第2章 可靠性计算方法 | 第17-29页 |
2.1 概述 | 第17页 |
2.2 可靠性基本概念 | 第17-19页 |
2.2.1 基本随机变量 | 第17页 |
2.2.2 功能函数和极限状态方程 | 第17页 |
2.2.3 应力-强度干涉模型 | 第17-19页 |
2.2.4 可靠度指标 | 第19页 |
2.3 一次二阶矩法 | 第19-22页 |
2.4 Monte Carlo方法 | 第22-23页 |
2.5 代理模型方法 | 第23-27页 |
2.5.1 响应面法 | 第23-24页 |
2.5.2 人工神经网络 | 第24-26页 |
2.5.3 Kriging方法 | 第26-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主动学习Kriging方法 | 第29-51页 |
3.1 概述 | 第29页 |
3.2 Kriging模型 | 第29-37页 |
3.2.1 Kriging模型基本原理 | 第29-33页 |
3.2.2 学习函数 | 第33-35页 |
3.2.3 AK-MCS算法 | 第35-37页 |
3.3 本文提出的方法 | 第37-41页 |
3.3.1 学习函数 | 第37-38页 |
3.3.2 学习停止条件 | 第38-39页 |
3.3.3 V_PDF-MCS算法流程 | 第39-41页 |
3.4 算例验证 | 第41-50页 |
3.4.1 算例1 | 第41-42页 |
3.4.2 算例2 | 第42-44页 |
3.4.3 算例3 | 第44-47页 |
3.4.4 算例4 | 第47-49页 |
3.4.5 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齿轮接触强度可靠性分析 | 第51-67页 |
4.1 概述 | 第51页 |
4.2 齿轮接触理论及其有限元方法 | 第51-56页 |
4.2.1 经典赫兹接触理论 | 第51-52页 |
4.2.2 齿轮接触应力计算 | 第52-55页 |
4.2.3 齿轮接触问题有限元计算流程 | 第55-56页 |
4.3 齿轮接触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6-61页 |
4.3.1 直齿圆柱齿轮参数化建模 | 第56-57页 |
4.3.2 直齿圆柱齿轮单元类型的选择及网格划分 | 第57-58页 |
4.3.3 直齿圆柱齿轮接触算法的选择及接触对的定义 | 第58-59页 |
4.3.4 直齿圆柱齿轮边界条件的添加 | 第59-61页 |
4.3.5 直齿圆柱齿轮求解 | 第61页 |
4.4 齿轮动态接触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4.5 齿轮接触强度可靠性分析 | 第63-65页 |
4.5.1 齿轮接触强度功能函数计算 | 第63-64页 |
4.5.2 齿轮接触强度可靠度计算 | 第64-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齿轮传递误差可靠性分析 | 第67-77页 |
5.1 概述 | 第67页 |
5.2 齿轮啮合刚度 | 第67-70页 |
5.2.1 齿轮啮合刚度理论 | 第67页 |
5.2.2 石川公式计算齿轮啮合刚度 | 第67-70页 |
5.2.3 有限元计算齿轮啮合刚度 | 第70页 |
5.3 齿轮传递误差 | 第70-72页 |
5.3.1 齿轮传递误差理论 | 第70页 |
5.3.2 齿轮传递误差计算 | 第70-71页 |
5.3.3 有限元计算齿轮传递误差 | 第71-72页 |
5.4 齿轮啮合刚度和传递误差结果分析 | 第72-74页 |
5.5 齿轮传递误差可靠性分析 | 第74-75页 |
5.5.1 齿轮传递误差功能函数计算 | 第74页 |
5.5.2 齿轮传递误差可靠度计算 | 第74-7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8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7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77-78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8-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附录 | 第87页 |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