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微小企业的特点 | 第10-12页 |
1.2.1 内部特点 | 第10-11页 |
1.2.2 同业特点 | 第11页 |
1.2.3 融资环境特点 | 第11页 |
1.2.4 政策环境特点 | 第11-12页 |
1.3 微小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微小企业信贷的出现及其发展的必然性 | 第13-22页 |
2.1 微小企业融资难现状 | 第13-14页 |
2.2 微小企业信贷的起源及其国内外发展 | 第14-17页 |
2.2.1 国外微小企业贷款的发展历史和主要模式 | 第15-16页 |
2.2.2 国内微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做法 | 第16-17页 |
2.3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微小信贷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 第17-22页 |
2.3.1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微小信贷的可行性 | 第18-19页 |
2.3.2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微小信贷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城市商业银行微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 | 第22-40页 |
3.1 微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特点 | 第22-24页 |
3.1.1 信贷人员收入与业绩挂钩 | 第22页 |
3.1.2 目标群体定位明确 | 第22-23页 |
3.1.3 注重以真实的现金流作为第一还款来源 | 第23页 |
3.1.4 抵押担保方式灵活多样 | 第23页 |
3.1.5 还款采用分期按期还款方式 | 第23页 |
3.1.6 贷款流程简单 | 第23-24页 |
3.1.7 强调信贷员经常与客户密切联系 | 第24页 |
3.2 微小企业信贷业务操作的原则 | 第24-25页 |
3.2.1 坚持市场化原则和商业化运作模式 | 第24页 |
3.2.2 建立独立的微小企业信贷部门 | 第24-25页 |
3.2.3 构建符合微小企业信贷特点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25页 |
3.3 微小企业信贷业务国际化模式 | 第25-30页 |
3.3.1 国外金融机构微小企业信贷业务模式的对比分析 | 第25-29页 |
3.3.2 对我国银行发展小额信贷业务运作模式的启示 | 第29-30页 |
3.4 城市商业银行微小企业信贷的实践 | 第30-37页 |
3.4.1 台州市商业银行的实践 | 第30-32页 |
3.4.2 包商银行的实践 | 第32-37页 |
3.5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微小企业信贷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 第37-40页 |
3.5.1 微小企业的贷款风险控制问题 | 第37-38页 |
3.5.2 与民间借贷组织的问题 | 第38页 |
3.5.3 定价与还款方式与客户期望存在差距的问题 | 第38页 |
3.5.4 短期内规模效益的问题 | 第38-39页 |
3.5.5 微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后备人才储备的问题 | 第39页 |
3.5.6 风险化解需要时间验证的问题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商业银行发展微小企业贷款的模式选择 | 第40-42页 |
4.1 选择适合的微小企业贷款业务模式 | 第40页 |
4.2 建立简短平快的业务流程 | 第40-41页 |
4.3 创立多样化的微小企业贷款产品体系 | 第41页 |
4.4 开发适合微小企业贷款业务全新的IT系统 | 第41页 |
4.5 积极引进和培养微小企业贷款业务人才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城市商业银行微小企业信贷的改进措施 | 第42-46页 |
5.1 克服内部认知障碍 | 第42页 |
5.2 配备专门的机构人员设置,进行独立核算 | 第42页 |
5.3 优化重建资源配置机制 | 第42页 |
5.4 调整细化相应的信贷制度 | 第42-43页 |
5.5 制定严格的信贷责任制度和有效的激励制度 | 第43页 |
5.6 建立健全人员培训机制 | 第43页 |
5.7 银行上下要团结一致积极配合 | 第43页 |
5.8 加强微小企业贷款信贷员吸引潜在客户的主动性 | 第43-44页 |
5.9 突破信息不透明障碍 | 第44页 |
5.10 强化内部审计职能 | 第44页 |
5.11 创新信贷方式 | 第44页 |
5.12 违约信息及时披露 | 第44-45页 |
5.13 加强风险管理,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 | 第45-4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