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溪黄草水溶性成分分离纯化、质量控制及抗HepG2活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第10-19页
    第一节 溪黄草研究进展第10-16页
        1.溪黄草资源概况第10页
        2.溪黄草各品种的形态特征第10页
        3.溪黄草种植开发现状第10-11页
        4.溪黄草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第11-14页
        5.溪黄草、线纹香茶菜及其变种的药理活性第14-16页
    第二节 肝脏疾病及其防治概况第16-18页
        1.肝炎第16页
        2.肝纤维化第16页
        3.肝硬化第16-17页
        4.肝癌第17-18页
    第三节 中药水溶性成分研究现状第18-19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第19-71页
    第一章 溪黄草水溶性成分分离及结构鉴定第19-34页
        1 仪器与试药第19页
        2 方法和结果第19-22页
        3 结构鉴定第22-33页
            3.1 化合物1的鉴定:第22-23页
            3.2 化合物2的结构鉴定第23-25页
            3.3 化合物3的结构鉴定:第25-26页
            3.4 化合物4的结构鉴定第26-27页
            3.5 化合物5的结构鉴定第27-28页
            3.6 化合物6的结构鉴定第28-29页
            3.7 化合物7的结构鉴定第29-30页
            3.8 化合物8的结构鉴定第30-31页
            3.9 化合物9的结构鉴定第31-32页
            3.10 化合物10的结构鉴定第32-33页
        4 小结与讨论第33-34页
    第二章 溪黄草的质量控制研究第34-64页
        第一节 狭基线纹香茶菜水溶性总黄酮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第34-49页
            1 仪器与试药第34-35页
            2 方法与结果第35-47页
            3 小结与讨论第47-49页
        第二节 HPLC法测定不同来源溪黄草药材中水溶性成分的含量第49-59页
            1 仪器与试药第49-50页
            2 方法与结果第50-58页
            3 小结与讨论第58-59页
        第三节 溪黄草中水溶性黄酮成分含量的动态积累第59-64页
    第三章 体外抗HepG2肝癌细胞活性实验第64-71页
        1 实验材料第64页
        2 实验方法第64-65页
        3 数据处理第65页
        4 实验结果第65-70页
        5 讨论第70-71页
第三部分 结语第71-73页
    1 总结第71页
    2 创新性第71-72页
    3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附录第76-91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91-92页
    发表学术论文5篇第91页
    发明专利第91页
    参与课题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统计学审核证明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松塔多糖和党参复方多糖颗粒剂的分析、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下一篇:岭南炮天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