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选题理由及意义 | 第10-11页 |
(1) 理由 | 第10-11页 |
(2) 意义 | 第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本文的创新 | 第12-14页 |
第一章 证券投资基金所得税纳税地位问题 | 第14-20页 |
第一节 证券投资基金的种类 | 第14-16页 |
一、契约型、公司型和合伙型证券投资基金 | 第14-15页 |
二、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和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 | 第15页 |
三、QFⅡ和RQFⅡ | 第15页 |
四、公募基金和非公募基金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纳税地位的基本理论 | 第16-18页 |
一、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纳税地位虚体说 | 第16-17页 |
二、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纳税地位实体说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我国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纳税地位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我国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所得税纳税主体地位探究 | 第20-35页 |
第一节 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所得税纳税主体地位的认识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确立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所得税纳税主体地位的内部因素 | 第21-29页 |
一、证券投资基金财产的独立性 | 第21-24页 |
(一) 基金财产的独立性体现 | 第22-23页 |
(二) 所得发生课税和所得实现课税 | 第23-24页 |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可税性 | 第24-27页 |
(一) 证券投资基金的可税性分析 | 第24-25页 |
(二) 与其它基金可税性的比较分析 | 第25-27页 |
三、证券投资基金税收结果的可预期性和确定性 | 第27-29页 |
(一) 证券投资基金税收结果的可预期性 | 第27-28页 |
(二) 证券投资基金税收的确定性 | 第28-29页 |
第三节 确立证券投资基金纳税所得税纳税主体契约型地位的外部因素 | 第29-35页 |
一、税收征管的可行性和征管效率 | 第29-31页 |
二、税收中性原则 | 第31-32页 |
三、税收公平原则 | 第32-35页 |
第三章 海外证券投资基金所得税纳税地位 | 第35-37页 |
第一节 美国 | 第35页 |
第二节 英国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借鉴意义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我国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作为所得税纳税主体的税收制度完善 | 第37-42页 |
第一节 证券投资基金的费用和收入 | 第37-38页 |
第二节 证券投资基金取得的收益 | 第38-39页 |
第三节 证券投资基金份额持有人从基金中取得的收益 | 第39-42页 |
一、企业从证券投资基金取得的分红 | 第39-40页 |
二、个人从证券投资基金取得的分红 | 第40-41页 |
三、赎回证券投资基金份额取得的收益 | 第41页 |
四、转让证券投资基金份额取得的收益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