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8页 |
1.1 Ras超家族 | 第13-14页 |
1.2 Rab蛋白家族 | 第14-24页 |
1.2.1 Rab蛋白家族的进化 | 第14-15页 |
1.2.2 Rab蛋白家族的结构 | 第15-16页 |
1.2.3 Rab蛋白家族的循环机制 | 第16-18页 |
1.2.4 Rab蛋白家族的亚细胞定位 | 第18-20页 |
1.2.5 Rab蛋白家族的功能 | 第20-22页 |
1.2.6 Rab蛋白在自噬过程中的作用 | 第22-24页 |
1.2.7 Rab蛋白与疾病 | 第24页 |
1.3 RILP蛋白简介 | 第24-26页 |
1.3.1 RILP的结构 | 第24-25页 |
1.3.2 RILP的功能 | 第25-26页 |
1.4 Rab39的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1.5 立题依据 | 第27页 |
1.6 研究目的以及思路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8-47页 |
2.1 材料 | 第28-34页 |
2.1.1 实验菌株、细胞、质粒以及引物 | 第28-30页 |
2.1.2 抗体 | 第30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30-32页 |
2.1.4 常用溶液及组分 | 第32-33页 |
2.1.5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3-3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4-47页 |
2.2.1 常用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4-38页 |
2.2.2 RNAi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8页 |
2.2.3 原核蛋白的表达以及纯化 | 第38-40页 |
2.2.4 细胞培养 | 第40-42页 |
2.2.5 免疫荧光 | 第42-43页 |
2.2.6 GST-Pulldown | 第43页 |
2.2.7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43-44页 |
2.2.8 免疫印迹 | 第44-45页 |
2.2.9 细胞计数 | 第45页 |
2.2.10 细胞划痕 | 第45页 |
2.2.11 Transwell小室实验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47-76页 |
3.1 Rab39a/b载体的构建 | 第47-50页 |
3.1.1 Rab39a/b WT质粒的构建 | 第47-48页 |
3.1.2 SOE-PCR定点突变扩增Rab39a/b突变体 | 第48-49页 |
3.1.3 Rab39a/b shRNA载体的构建 | 第49-50页 |
3.2 Rab39a/b表达质粒的鉴定 | 第50-52页 |
3.2.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Rab39a/b载体的表达 | 第50-51页 |
3.2.2 western blot鉴定Rab39a/b载体的表达 | 第51-52页 |
3.3 Rab39a/b的亚细胞定位 | 第52-55页 |
3.4 Rab39a/b与RILP | 第55-57页 |
3.5 Rab39a与细胞迁移 | 第57-62页 |
3.5.1 过表达Rab39a会抑制癌细胞的迁移 | 第57-60页 |
3.5.2 Knock down Rab39a会促进癌细胞的迁移 | 第60-62页 |
3.6 Rab39a/b与细胞自噬 | 第62-73页 |
3.6.1 过表达Rab39会促进细胞自噬 | 第62-63页 |
3.6.2 饥饿条件下引起Rab39囊泡数量增多 | 第63-65页 |
3.6.3 过表达Rab39会促进自噬小泡的生成 | 第65-66页 |
3.6.4 Rab39促进自噬小泡的形成依赖于GTPase活性 | 第66-69页 |
3.6.5 Knock down Rab39抑制自噬小泡的形成 | 第69-70页 |
3.6.6 Rab39对自噬过程中溶酶体的影响 | 第70-73页 |
3.7 RILP与细胞自噬 | 第73-76页 |
3.7.1 过表达RILP会促进细胞自噬 | 第73-74页 |
3.7.2 过表达RILP促进自噬小泡的形成 | 第74-7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76-8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