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Mn掺杂AgInZnS双峰纳米棒的制备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2页
    1.1 纳米微粒与纳米晶第9页
    1.2 纳米晶的特性第9-11页
        1.2.1 量子尺寸效应第9-10页
        1.2.2 表面效应第10-11页
        1.2.3 介电限域效应第11页
    1.3 纳米晶的制备方法第11-15页
        1.3.1 巯基水相法第11-13页
        1.3.2 有机金属前驱体高温注入法第13-14页
        1.3.3 有机“绿色化学”法第14-15页
    1.4 纳米晶的应用第15-20页
        1.4.1 纳米晶在光电器件领域的应用第15-16页
        1.4.2 纳米晶在太阳能领域的应用第16-18页
        1.4.3 纳米晶在离子检测领域的应用第18-19页
        1.4.4 纳米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第19-20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AgInZnS纳米棒的制备第22-33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实验部分第22-24页
        2.2.1 实验试剂第22页
        2.2.2 制备Zn前驱体第22-23页
        2.2.3 制备S前驱体第23页
        2.2.4 一锅法第23页
        2.2.5 热注入法第23页
        2.2.6 阳离子反向注入法第23页
        2.2.7 测试仪器第23-2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4-31页
        2.3.1 纳米棒的生长阶段第24-25页
        2.3.2 AgInZnS纳米棒溶液的荧光性质第25-28页
        2.3.3 热注入法与阳离子反向注入法的比较第28-29页
        2.3.4 Ag对纳米棒发光的调控第29-30页
        2.3.5 注入温度对棒的调控第30-31页
        2.3.6 后期注入S对棒形成的必要性第31页
    2.4 结论第31-33页
第三章 Mn掺杂AgInZnS纳米棒的制备第33-38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实验部分第33-34页
        3.2.1 实验试剂第33页
        3.2.2 制备Zn前驱体第33页
        3.2.3 制备S前驱体第33页
        3.2.4 制备Mn前驱体第33-34页
        3.2.5 Mn:AgInZnS纳米棒的制备第34页
        3.2.6 测试仪器第3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4-37页
        3.3.1 Mn:AgInZnS纳米棒的合成原理第34-35页
        3.3.2 Mn:AgInZnS纳米棒荧光的性质第35-36页
        3.3.3 Mn前驱体对Mn:AgInZnS纳米棒的影响第36-37页
    3.4 结论第37-38页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38-40页
    4.1 总结第38页
    4.2 展望第38-40页
致谢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7页
作者简介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希瓦氏菌铁还原和胞外电子传递的转录组研究
下一篇:金属硫化物与UiO-66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