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1-13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马麟《静听松风图》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以描述《静听松风图》画面为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3.2 以分析《静听松风图》画面主体人物身份为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2 马麟绘画作品整理及《静听松风图》相关问题分析 | 第16-32页 |
2.1 马麟画史著录及现存作品整理 | 第16-21页 |
2.2 《静听松风图》现状及“静听松风”题署问题的分析 | 第21-25页 |
2.3 “静听松风”画题分析 | 第25-32页 |
2.3.1 与“听松风”相关人、事、物的分析 | 第25-27页 |
2.3.2 对理宗题“静听松风”的分析 | 第27-32页 |
3 《静听松风图》画面元素解析 | 第32-48页 |
3.1 画中主体人物“冠帽”、“履”及侍童所穿“履”的解析 | 第32-39页 |
3.2 画中主体人物“白衣”、“坦胸露腹形象”的解析 | 第39-41页 |
3.3 画中主体人物所执“拂尘”及侍童所执“麈尾”的解析 | 第41-43页 |
3.4 画中其他画面元素“松风”及“流水”的解析 | 第43-48页 |
4 《静听松风图》图式源流 | 第48-63页 |
4.1 《静听松风图》中主体人物形成“一主一仆”图式的来源 | 第48-53页 |
4.2 观“一主一仆”图式的历史源流 | 第53-60页 |
4.3 与《静听松风图》图式相似的几种绘画整理 | 第60-63页 |
5 “诗意”入画对“一主一仆”类图式相似画作形成的作用 | 第63-75页 |
5.1 李白诗对“观瀑”、“观月”画题形成的作用 | 第65-69页 |
5.2 王维诗对“观云”画题形成的作用 | 第69-72页 |
5.3 文人抚琴诗对“抚琴”画题形成的作用 | 第72-75页 |
6 “一主一仆”类图式绘画对元、明绘画的影响 | 第75-84页 |
6.1 “一主一仆”类图式绘画对元、明文人画的推动性 | 第75-78页 |
6.2 “一主一仆”类图式绘画对元代山水画的影响 | 第78-81页 |
6.3 “一主一仆”类图式绘画对明代山水画的影响 | 第81-84页 |
7 结语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5页 |
引图说明 | 第95-102页 |
附录1 马麟著录书中作品及内容记载汇总表 | 第102-126页 |
附录2 元代画家“观瀑、观月、观云、抚琴、听松风”题材绘画汇总表 | 第126-128页 |
附录3 明代画家“观瀑、观月、观云、抚琴、听松风”题材绘画汇总表 | 第128-131页 |
附录4 各博物馆藏马麟作品汇总表 | 第131-138页 |
作者简介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