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雾区混凝土桥梁氯离子附着量的数值模拟及侵蚀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表面氯离子浓度 | 第10-11页 |
1.2.2 氯离子侵蚀过程 | 第11-12页 |
1.3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第2章 数值分析的相关理论 | 第15-25页 |
2.1 计算流体力学基本理论 | 第15-17页 |
2.1.1 控制方程 | 第15-16页 |
2.1.2 控制方程的离散 | 第16-17页 |
2.2 CFX介绍 | 第17-19页 |
2.2.1 软件概述 | 第17页 |
2.2.2 湍流模型介绍 | 第17-18页 |
2.2.3 两相流模拟方法介绍 | 第18-19页 |
2.3 氯离子颗粒的相关理论 | 第19-25页 |
2.3.1 氯离子颗粒的受力 | 第19-21页 |
2.3.2 氯离子颗粒在壁面的沉积 | 第21-22页 |
2.3.3 氯离子的传输 | 第22-25页 |
第3章 桥梁表面氯离子附着量的二维模拟 | 第25-41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模型建立 | 第25-29页 |
3.2.1 几何模型 | 第25-26页 |
3.2.2 网格划分 | 第26-27页 |
3.2.3 材料属性 | 第27-28页 |
3.2.4 边界条件 | 第28页 |
3.2.5 湍流模型 | 第28-29页 |
3.3 结果分析 | 第29-34页 |
3.3.1 桥体附近压强分析 | 第29-30页 |
3.3.2 桥体周围流场分析 | 第30-31页 |
3.3.3 桥体表面氯离子附着量分析 | 第31-34页 |
3.4 变参数计算 | 第34-40页 |
3.4.1 变风速计算 | 第34-36页 |
3.4.2 变颗粒直径计算 | 第36-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桥梁表面氯离子附着量的三维模拟 | 第41-59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模型建立 | 第41-44页 |
4.2.1 几何模型 | 第41-43页 |
4.2.2 网格划分 | 第43-44页 |
4.2.3 材料属性 | 第44页 |
4.2.4 边界条件 | 第44页 |
4.2.5 湍流模型 | 第44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44-51页 |
4.3.1 二维与三维结果对比分析 | 第44-48页 |
4.3.2 三维工况地形的对比分析 | 第48-51页 |
4.4 变参数计算 | 第51-57页 |
4.4.1 变风速计算 | 第51-54页 |
4.4.2 变颗粒直径计算 | 第54-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氯离子侵蚀计算 | 第59-71页 |
5.1 氯离子侵蚀计算过程 | 第59-62页 |
5.1.1 氯离子侵蚀公式 | 第59页 |
5.1.2 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59-62页 |
5.2 侵蚀计算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5.3 氯离子侵蚀过程影响参数分析 | 第65-69页 |
5.3.1 氯离子表面附着量的影响 | 第65-67页 |
5.3.2 水灰比的影响 | 第67-68页 |
5.3.3 保护层厚度的影响 | 第68页 |
5.3.4 防护措施 | 第68-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5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2-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