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12页 |
2 高濂生平与交游 | 第12-30页 |
2.1 高濂生平 | 第12-24页 |
2.1.1 高濂生卒年考 | 第12-13页 |
2.1.2 高濂所处时代背景与生活环境 | 第13-16页 |
2.1.3 高濂著作与思想 | 第16-24页 |
2.2 高濂交游 | 第24-30页 |
2.2.1 高濂与戏曲家的交往 | 第24-26页 |
2.2.2 高濂与文人名士的交往 | 第26-28页 |
2.2.3 高濂与书法家、画家的交往 | 第28-30页 |
3 《节孝记》研究 | 第30-44页 |
3.1 本事源流 | 第30-33页 |
3.1.1 《赋归记》本事源流 | 第30-31页 |
3.1.2 《陈情记》本事源流 | 第31-33页 |
3.2 文本研究 | 第33-37页 |
3.2.1 故事梗概 | 第33-34页 |
3.2.2 人物形象解析 | 第34-37页 |
3.3 明代同题材作品解读 | 第37-44页 |
3.3.1 此类作品盛行的主要原因 | 第38-39页 |
3.3.2 同类作品解读 | 第39-44页 |
4 《玉簪记》研究 | 第44-70页 |
4.1 本事源流 | 第44-47页 |
4.1.1 最早出于《名媛玑囊》 | 第44-45页 |
4.1.2 杂剧《张于湖误宿女贞观》 | 第45-46页 |
4.1.3 话本《张于湖宿女贞观》 | 第46-47页 |
4.2 文本研究 | 第47-53页 |
4.2.1 故事梗概 | 第47-48页 |
4.2.2 人物形象塑造 | 第48-53页 |
4.3 艺术价值 | 第53-59页 |
4.3.1 对宗教禁欲主义做了更为彻底的否定与批判 | 第54-55页 |
4.3.2 体现了强烈的个性解放精神 | 第55-56页 |
4.3.3 表达了女性自主选择爱情的要求 | 第56页 |
4.3.4 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塑造了一出充满抒情色彩的喜剧 | 第56-59页 |
4.4 晚明戏曲选本中的《玉簪记》 | 第59-63页 |
4.5 新版《玉簪记》 | 第63-70页 |
4.5.1 文本改编特点 | 第64-66页 |
4.5.2 舞台表演方面 | 第66-70页 |
结语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