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全球气候变暖 | 第10页 |
1.1.2 温室气体N_2O | 第10-11页 |
1.2 土壤氮素转化及N_2O排放的微生物学机理 | 第11-14页 |
1.2.1 硝化过程 | 第12-13页 |
1.2.2 反硝化过程 | 第13-14页 |
1.2.3 其他微生物过程 | 第14页 |
1.3 土壤氮素转化及N_2O排放的影响因素 | 第14-17页 |
1.3.1 温度 | 第14-15页 |
1.3.2 pH | 第15页 |
1.3.3 土壤质地 | 第15-16页 |
1.3.4 NH_4~+-N和NO_3~--N浓度 | 第16页 |
1.3.5 水分 | 第16-17页 |
1.4 土壤水分对参与土壤N_2O排放相关微生物的影响 | 第17-21页 |
1.4.1 土壤水分对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 | 第17-19页 |
1.4.2 土壤水分对反硝化微生物的影响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分析测定方法 | 第21-25页 |
2.1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 第21页 |
2.2 土壤NH_4~+-N和NO_3~--N的测定 | 第21页 |
2.3 土壤矿化率、硝化率及反硝化率的计算 | 第21页 |
2.4 土壤N_2O排放通量的计算 | 第21-22页 |
2.5 分子生物学分析 | 第22-25页 |
2.5.1 土壤微生物D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22页 |
2.5.2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2-23页 |
2.5.3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水分预处理对黑土氮素转化的影响 | 第25-32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3.2.1 供试土壤 | 第25-26页 |
3.2.2 实验设计 | 第26页 |
3.2.3 数据表达与分析 | 第2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1页 |
3.3.1 土壤微生物总D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26-27页 |
3.3.2 水分预处理对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 | 第27-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梯度递增水分对黑土氮素转化的影响 | 第32-48页 |
4.1 引言 | 第32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4.2.1 供试土壤 | 第32页 |
4.2.2 实验设计 | 第32-33页 |
4.2.3 数据表达与分析 | 第3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6页 |
4.3.1 梯度递增水分对NH_4~+-N和NO_3~--N含量的影响 | 第33-36页 |
4.3.2 梯度递增水分对氮素转化率的影响 | 第36-40页 |
4.3.3 梯度递增水分对硝化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 | 第40-44页 |
4.3.4 梯度递增水分对N_2O排放的影响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不同前期水分含量对黑土氮素转化的影响 | 第48-58页 |
5.1 引言 | 第48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5.2.1 供试土壤 | 第48页 |
5.2.2 实验设计 | 第48-49页 |
5.2.3 数据表达与分析 | 第4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7页 |
5.3.1 前期水分含量对土壤氮素转化率的影响 | 第49-52页 |
5.3.2 前期水分含量对硝化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 | 第52-56页 |
5.3.3 前期水分含量对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总结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