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麦类病虫害论文--虫害论文

我国麦蚜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及家蝇GPCRs对P450基因的调控作用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8页
    1.1 麦蚜的概述第11-12页
        1.1.1 麦蚜的形态特征第11页
        1.1.2 麦蚜的生活史与生活习性第11-12页
        1.1.3 麦蚜发生和危害第12页
    1.2 种群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分化第12-13页
        1.2.1 种群遗传多样性第12页
        1.2.2 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产生机制第12页
        1.2.3 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因素第12-13页
        1.2.4 种群分化第13页
    1.3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分子标记第13-16页
        1.3.1 微卫星标记第14-15页
        1.3.2 线粒体标记第15-16页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1.5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二章 微卫星检测我国麦长管蚜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第18-3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8-22页
        2.1.1 麦长管蚜样本的采集第18页
        2.1.2 单头麦蚜基因组DNA的提取第18-19页
        2.1.3 微卫星标记体系的建立第19页
        2.1.4 PCR扩增及产物的检测第19-20页
        2.1.5 数据分析第20-22页
    2.2 结果第22-28页
        2.2.1 无效等位基因的检测第22页
        2.2.2 连锁不平衡检测第22-23页
        2.2.3 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第23页
        2.2.4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23-24页
        2.2.5 种群遗传分化及基因流第24-26页
        2.2.6 种群遗传结构第26-28页
    2.3 讨论第28-30页
        2.3.1 高度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第28-29页
        2.3.2 遗传分化和遗传结构第29-30页
    2.4 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基于COI基因对麦长管蚜全国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第31-4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1-32页
        3.1.1 麦长管蚜样本的采集第31页
        3.1.2 单头麦蚜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1页
        3.1.3 麦长管蚜COI基因片段的PCR扩增第31-32页
        3.1.4 数据分析第32页
    3.2 结果第32-38页
        3.2.1 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2-33页
        3.2.2 单倍型的分布与分化第33-36页
        3.2.3 系统进化树第36页
        3.2.4 单倍型简约网状图第36-37页
        3.2.5 种群的遗传分化分析第37-38页
        3.2.6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第38页
    3.3 讨论第38-39页
        3.3.1 遗传多样性第38-39页
        3.3.2 遗传分化第39页
        3.3.3 种群历史动态第39页
    3.4 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微卫星检测我国禾谷缢管蚜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第41-5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1-44页
        4.1.1 禾谷缢管蚜样本的采集第41-42页
        4.1.2 单头麦蚜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2页
        4.1.3 微卫星标记体系的建立第42-43页
        4.1.4 PCR扩增及产物的检测第43页
        4.1.5 数据分析第43-44页
    4.2 结果第44-52页
        4.2.1 无效等位基因的检测第44页
        4.2.2 连锁不平衡检测第44-46页
        4.2.3 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第46页
        4.2.4 微卫星位点多态性第46-47页
        4.2.5 遗传多态性分析第47页
        4.2.6 种群遗传分化及基因流分析第47-49页
        4.2.7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第49-52页
    4.3 讨论第52-54页
        4.3.1 高度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第52-53页
        4.3.2 遗传分化和遗传结构第53-54页
    4.4 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基于COI基因对禾谷缢管蚜全国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第55-6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5-56页
        5.1.1 禾谷缢管蚜样本的采集第55页
        5.1.2 单头麦蚜基因组DNA的提取第55页
        5.1.3 禾谷缢管蚜COI基因片段的PCR扩增第55-56页
        5.1.4 数据分析第56页
    5.2 结果第56-60页
        5.2.1 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6-57页
        5.2.2 单倍型的分布与分化第57页
        5.2.3 系统进化树第57-58页
        5.2.4 COI基因单倍型的网状图第58-59页
        5.2.5 种群的遗传分化分析第59页
        5.2.6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第59-60页
    5.3 讨论第60-61页
        5.3.1 遗传多样性第60页
        5.3.2 遗传分化第60-61页
        5.3.3 种群历史动态第61页
    5.4 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GPCRs对P450的调控第62-81页
    6.1 引言第62-66页
        6.1.1 杀虫药剂抗性机制第62页
        6.1.2 细胞色素P450第62-63页
        6.1.3 G蛋白偶联受体第63-65页
        6.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65-66页
        6.1.5 研究路线第66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66-75页
        6.2.1 家蝇品系第66-67页
        6.2.2 RNA的提取和cDNA的合成第67页
        6.2.3 荧光定量PCR第67-69页
        6.2.4 GPCR基因全长的克隆第69-71页
        6.2.5 转基因果蝇品系的建立第71-73页
        6.2.6 杀虫剂生物测定第73-74页
        6.2.7 转基因果蝇中GPCR基因的表达水平第74页
        6.2.8 转基因果蝇P450相对表达量的检测第74页
        6.2.9 GPCR基因在家蝇染色体上的定位第74-75页
    6.3 结果第75-78页
        6.3.1 GPCR基因的筛选第75页
        6.3.2 基因定位第75-76页
        6.3.3 GPCR基因在转基因果蝇中的表达第76-77页
        6.3.4 生物测定第77页
        6.3.5 P450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第77-78页
    6.4 讨论第78-79页
        6.4.1 GPCR基因的定位第78-79页
        6.4.2 GPCR基因的功能研究第79页
    6.5 结论第79-81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81-83页
    7.1 全文总结第81-82页
    7.2 本研究创新之处第82页
    7.3 问题与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5页
致谢第95-96页
个人简介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沉降对典型草原土壤氮组分及氮矿化过程的影响及机制
下一篇:DNA去甲基化对拟南芥低温耐受的影响和低温胁迫下拟南芥差异甲基化文库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