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草地学、草原学论文--草原土壤学论文

氮沉降对典型草原土壤氮组分及氮矿化过程的影响及机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7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文献综述第14-25页
        1.2.1 氮沉降的概况第14-16页
        1.2.2 氮沉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16-18页
        1.2.3 氮沉降对有机氮组分的影响第18-20页
        1.2.4 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影响第20-22页
        1.2.5 氮沉降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第22-25页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5-27页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5页
        1.3.2 研究内容第25-26页
        1.3.3 技术路线第26-27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试验样地设置第27-29页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第27页
    2.2 样地植物群落概况第27页
    2.3 样地设置第27-29页
第三章 氮沉降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第29-39页
    3.1 前言第29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29-30页
        3.2.1 样地设置第29页
        3.2.2 样品采集及测定第29-30页
        3.2.3 统计分析第30页
    3.3 结果第30-35页
        3.3.1 氮沉降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碳/氮比的影响第30-32页
        3.3.2 氮沉降对土壤全磷的影响第32-33页
        3.3.3 氮沉降对土壤pH值的影响第33页
        3.3.4 氮沉降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第33-35页
    3.4 讨论第35-38页
        3.4.1 氮沉降对土壤碳氮含量和碳/氮比的影响第35-36页
        3.4.2 氮沉降对土壤pH值的影响第36-37页
        3.4.3 氮沉降对土壤磷元素的影响第37-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氮沉降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土壤有机氮特征的影响第39-58页
    4.1 前言第39-40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0-42页
        4.2.1 样地设置第40页
        4.2.2 土壤样品采集第40页
        4.2.3 样品分析第40-42页
    4.3 结果第42-50页
        4.3.1 氮沉降对土壤有机氮的影响第42-43页
        4.3.2 氮沉降对土壤有机氮物理组分的影响第43-46页
        4.3.3 氮沉降对土壤有机氮化学组分的影响第46-48页
        4.3.4 氮沉降对土壤有机氮生物组分的影响第48-49页
        4.3.5 土壤有机氮物理、化学、生物组分的相关分析第49-50页
    4.4 讨论第50-56页
        4.4.1 氮沉降对土壤有机氮的影响第50-51页
        4.4.2 氮沉降对土壤有机氮物理组分的影响第51-53页
        4.4.3 氮沉降对土壤有机氮化学组分的影响第53-54页
        4.4.4 氮沉降对土壤有机氮生物组分的影响第54-55页
        4.4.5 土壤有机氮组分的综合分析第55-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的影响第58-72页
    5.1 前言第58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58-60页
        5.2.1 样地设置及试验设计第58-59页
        5.2.2 样品采集第59页
        5.2.3 样品分析第59-60页
        5.2.4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60页
    5.3 结果第60-67页
        5.3.1 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60-61页
        5.3.2 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第61-66页
        5.3.3 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第66页
        5.3.4 氮沉降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66-67页
    5.4 讨论第67-71页
        5.4.1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氮沉降的响应第67-68页
        5.4.2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氮沉降的响应第68-69页
        5.4.3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对氮沉降的响应第69-71页
    5.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六章 氮沉降下土壤氮矿化作用特征第72-92页
    6.1 前言第72-73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73-75页
        6.2.1 样地设置及试验设计第73页
        6.2.2 土壤有效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的测定第73页
        6.2.3 间歇淋洗好气氮矿化培养第73页
        6.2.4 野外原位氮矿化培养第73-74页
        6.2.5 野外土壤N_2O的测定第74-75页
        6.2.6 统计分析第75页
    6.3 结果第75-84页
        6.3.1 氮沉降对土壤剖面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影响第75-76页
        6.3.2 氮沉降对野外原位氮矿化的影响第76-79页
        6.3.3 室内培养条件下氮沉降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第79-83页
        6.3.4 氮沉降对氧化亚氮排放通量的影响第83-84页
    6.4 讨论第84-90页
        6.4.1 氮沉降对土壤有效态氮的影响第84-85页
        6.4.2 氮沉降对野外原位氮矿化特征的影响第85-88页
        6.4.3 氮沉降对室内土壤氮矿化特征的影响第88-90页
        6.4.4 氮沉降对氧化亚氮排放通量的影响第90页
    6.5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七章 氮沉降对黄土高原土壤氮矿化的作用机理第92-98页
    7.1 前言第92页
    7.2 结果第92-94页
        7.2.1 氮矿化潜势和氮矿化速率常数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第92页
        7.2.2 氮矿化潜势和氮矿化速率常数与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关系(0-10cm)第92-93页
        7.2.3 土壤氮矿化潜势和氮矿化速率常数与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的关系(0-10cm)第93-94页
        7.2.4 影响氮矿化潜势和矿化速率的主要因素第94页
    7.3 讨论第94-96页
        7.3.1 氮沉降下土壤理化性质对氮矿化潜势和矿化速率常数的影响第94页
        7.3.2 氮沉降下土壤有机氮组分对氮矿化潜势及矿化速率常数的影响第94-95页
        7.3.3 氮沉降下土壤微生物对氮矿化潜势和矿化速率常数的影响第95页
        7.3.4 氮沉降影响氮矿化的主要因素第95-96页
    7.4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98-101页
    8.1 主要结论第98-99页
    8.2 问题与研究展望第99-101页
缩写词表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20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20-121页
致谢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钠添加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动物—凋落物分解系统的影响
下一篇:我国麦蚜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及家蝇GPCRs对P450基因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