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石油炼制论文--炼油工艺过程论文

溶胶-凝胶法制备钼基氧化脱硫催化剂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引言第8-9页
1 文献综述第9-24页
    1.1 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及危害第9页
    1.2 加氢脱硫第9-10页
    1.3 生物脱硫第10-11页
    1.4 吸附脱硫第11-12页
    1.5 萃取脱硫第12页
    1.6 氧化脱硫第12-20页
        1.6.1 过氧化氢氧化脱硫体系第13-15页
        1.6.2 分子氧或空气氧化脱硫体系第15-16页
        1.6.3 超声波氧化脱硫体系第16-17页
        1.6.4 油溶性氧化剂氧化脱硫体系第17-20页
    1.7 溶胶-凝胶法(Sol-Gel)第20-23页
        1.7.1 溶胶-凝胶法的原理第20页
        1.7.2 溶胶-凝胶法的应用第20-22页
        1.7.3 溶胶-凝胶法的影响因素第22-23页
    1.8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23-24页
2 实验部分第24-30页
    2.1 实验原料第24页
    2.2 实验常规仪器第24-25页
    2.3 催化剂的制备第25-27页
        2.3.1 MoO_3/SiO_2催化剂的制备第26页
        2.3.2 MoP_(1.0)O/SiO_2催化剂的制备第26页
        2.3.3 Na_(0.2)-MoP_(1.0)O/SiO_2催化剂的制备第26页
        2.3.4 Ce_(0.05)-Na_(0.2)-MoP_(1.0)O/SiO_2催化剂的制备第26-27页
        2.3.5 SiO_2的制备第27页
    2.4 催化剂的表征第27-28页
        2.4.1 X射线衍射(XRD)第27页
        2.4.2 N_2物理吸附第27页
        2.4.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27页
        2.4.4 NH_3程序升温脱附实验(NH_3-TPD)第27页
        2.4.5 扫描电镜(SEM)第27-28页
    2.5 反应装置及产物分析方法第28-30页
        2.5.1 反应装置第28页
        2.5.2 产物的测定方法和催化性能的表示方法第28-30页
3 催化剂表征结果和氧化脱硫性能研究第30-44页
    3.1 pH的调变对溶胶的影响第30-31页
        3.1.1 pH的调变对制备MoO_3/SiO_2催化剂成胶状态的影响第30-31页
        3.1.2 pH的调变对制备改性催化剂成胶状态的影响第31页
    3.2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第31-34页
        3.2.1 X射线衍射(XRD)第31-32页
        3.2.2 N_2物理吸附第32-33页
        3.2.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33页
        3.2.4 扫描电镜(SEM)第33-34页
    3.3 氧化脱硫性能研究第34-41页
        3.3.1 以CYHPO为氧化剂时MoO_3/SiO_2催化剂的氧化脱硫性能第34-35页
        3.3.2 以CYHPO为氧化剂MoP_(1.0)O/SiO_2催化剂氧化脱硫性能第35-37页
        3.3.3 以CYHPO为氧化剂Na_(0.2)-MoP_(1.0)O/SiO_2催化剂氧化脱硫性能第37-38页
        3.3.4 以CYHPO为氧化剂Ce_(0.05)-Na_(0.2)-MoP_(1.0)O/SiO_2催化剂氧化脱硫性能第38页
        3.3.5 氧化剂CYHPO处理后的催化剂的结构表征第38-41页
    3.4 催化剂的酸性表征第41-42页
        3.4.1 吡啶吸附FT-IR第41-42页
        3.4.2 NH_4-TPD第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4 真实油品中催化剂性能的考察第44-51页
    4.1 以CYHPO为氧化剂Na_(0.2)-MoP_(1.0)O/SiO_2催化剂在柴油中的活性考察第44-45页
    4.2 氧化剂的利用率第45-47页
    4.3 以CHP,TBHP为氧化剂时Na_(0.2)-MoP_(1.0)O/SiO_2催化剂的氧化脱硫性能第47-50页
        4.3.1 催化剂的氧化脱硫性能第47-49页
        4.3.2 催化剂表征第49-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1-52页
    5.1 结论第51页
    5.2 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致谢第57-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烯烃/苯乙烯共聚物合成及其黏指剂应用性能
下一篇:EPS及ESP系统影响下的电控空气悬架控制策略仿真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