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导论 | 第11-18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2.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二)基本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国外研究成果举例 | 第13-15页 |
2.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 第15-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法 | 第16页 |
2.文献分析法 | 第16页 |
3.比较分析法 | 第16-17页 |
4.历史研究法 | 第17页 |
(四)文章可能的创新之处与存在的不足 | 第17-18页 |
二、本文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1页 |
(一)协同治理 | 第18页 |
(二)协同优势理论 | 第18-20页 |
(三)系统理论 | 第20-21页 |
三、河长制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 第21-32页 |
(一) 河长制的提出 | 第21-26页 |
(二) 初步发展阶段 | 第26-27页 |
(三) 全面推广阶段 | 第27-28页 |
(四) 河长制取得的成效 | 第28-29页 |
(五) 全面推广原因分析 | 第29-32页 |
1.化解了中央与地方水环境管理的利益冲突 | 第29页 |
2.有效统筹地方多部门协作,实现整体管理目标 | 第29-30页 |
3.实现了同一流域不同地区水环境的协调管理 | 第30页 |
4.多途径增加公众参与水环境管理 | 第30-32页 |
四、河长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2-38页 |
(一)河长制协同治理规范层面的困境 | 第32-34页 |
1.主体规范问题 | 第32-34页 |
2.运行规范问题 | 第34页 |
(二)河长制协同治理机制层面的困境 | 第34-38页 |
1.河长制协同治理制度存在不健全的漏洞 | 第34-35页 |
2.河长制协同治理存在权责不对等问题,缺乏内在动力 | 第35-36页 |
3.河长制协同治理组织架构缺乏长效机制 | 第36-37页 |
4.河长制下协同治理效率有待提高 | 第37-38页 |
五、协同治理视角下河长制完善建议 | 第38-43页 |
(一)观念层面 | 第38-39页 |
1.形成职能部门的公共精神 | 第38-39页 |
2.提高社会公众环境保护的意识 | 第39页 |
(二)制度层面 | 第39-41页 |
1.加大环境保护在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的权重 | 第39-40页 |
2. 规范程序设计,法制管理先行 | 第40页 |
3. 加强指标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 第40-41页 |
(三)技术层面 | 第41-43页 |
1.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 第41页 |
2.引导公众参与 | 第41页 |
3.加强信息公开 | 第41-42页 |
4.引入PPP模式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个人简历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