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水利工程的发展历史 | 第10-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13-19页 |
1.3 重力坝的发展现状 | 第19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2 工程概况 | 第21-28页 |
2.1 设计标准和设计依据 | 第21-22页 |
2.1.1 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 第21页 |
2.1.2 主要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 第21-22页 |
2.2 设计基本资料 | 第22-24页 |
2.2.1 水文、气象条件 | 第22页 |
2.2.2 抗震设计标准 | 第22页 |
2.2.3 水库规划设计数据 | 第22-23页 |
2.2.4 岩体物理力学指标 | 第23-24页 |
2.2.5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 第24页 |
2.3 工程布置设计 | 第24-27页 |
2.3.1 坝型分类 | 第24-25页 |
2.3.2 工程选址 | 第25-26页 |
2.3.3 坝型选择 | 第26页 |
2.3.4 布置方案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大坝主体设计 | 第28-37页 |
3.1 坝顶高程的确定 | 第28-31页 |
3.2 坝体断面设计 | 第31-32页 |
3.2.1 坝体设计 | 第31页 |
3.2.2 非溢流坝段断面设计 | 第31-32页 |
3.3 溢流坝段设计 | 第32-35页 |
3.3.1 设计原则及设计标准 | 第32页 |
3.3.2 泄水建筑物型式比较 | 第32-33页 |
3.3.3 泄水建筑物布置 | 第33-35页 |
3.4 坝顶布置 | 第35页 |
3.5 坝内廊道设计 | 第35页 |
3.6 坝体分缝与止水 | 第35-36页 |
3.6.1 坝体防渗设计 | 第35-36页 |
3.6.2 坝体分缝设计 | 第36页 |
3.6.3 坝体止水和排水 | 第3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大坝稳定计算及坝基应力分析 | 第37-51页 |
4.1 主要设计荷载 | 第37-38页 |
4.2 主要荷载计算公式 | 第38-44页 |
4.3 计算参数与控制标准 | 第44-45页 |
4.4 荷载计算结果 | 第45-46页 |
4.5 坝体稳定计算分析 | 第46-47页 |
4.6 坝基抗滑稳定计算 | 第47-48页 |
4.7 坝基应力分析 | 第48-50页 |
4.7.1 计算方法 | 第48-49页 |
4.7.2 坝基应力计算结果 | 第49-5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泄水建筑物设计 | 第51-62页 |
5.1 设计原则及设计标准 | 第51页 |
5.2 泄水建筑物型式比较 | 第51-53页 |
5.2.1 表孔泄流和中孔泄流型式比较 | 第51-52页 |
5.2.2 闸门控制泄洪和无闸门控制自由泄流方案比较 | 第52页 |
5.2.3 泄流宽度的选择 | 第52-53页 |
5.3 溢流表孔泄洪能力计算 | 第53-54页 |
5.4 消能防冲设计 | 第54-58页 |
5.5 排沙底孔设计 | 第58-61页 |
5.5.1 工程布置 | 第58页 |
5.5.2 断面设计 | 第58页 |
5.5.3 设计计算 | 第58-6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6 坝基开挖与基础处理 | 第62-64页 |
6.1 基础开挖 | 第62页 |
6.2 基础防渗 | 第62-63页 |
6.3 坝基排水 | 第63页 |
6.4 固结灌浆 | 第63页 |
6.5 坝基接触灌浆 | 第63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7.1 结论 | 第64页 |
7.2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