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

我国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研究--以司法案例运行机制为视角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8页
导论第13-25页
    一、选题意义第13-14页
    二、研究现状第14-22页
    三、研究方法第22-23页
    四、主要内容第23-25页
第一章 国外知识产权案例制度考察第25-64页
    第一节 英国第25-38页
        一、英国法概况第25-33页
            (一)“经验主义”的英国法第25-29页
            (二)普通法精髓:“遵循先例”第29-33页
        二、英国知识产权案例制度第33-38页
            (一)英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第33-35页
            (二)英国知识产权审判体系第35-36页
            (三)实例:“等同理论”的英国发展第36-38页
    第二节 美国第38-47页
        一、美国法概况第38-44页
            (一)“实用主义”的美国法第38-41页
            (二)“遵循先例”的美国范式第41-44页
        二、美国知识产权案例制度第44-47页
            (一)美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第44页
            (二)美国知识产权审判体系第44-45页
            (三)实例:“等同理论”的美国发展第45-47页
    第三节 德国第47-56页
        一、德国法概况第47-53页
            (一)“理性主义”的德国法第47-49页
            (二)德国的判例制度第49-53页
        二、德国知识产权案例制度第53-56页
            (一)德国知识产权法第53页
            (二)德国知识产权审判体系第53-54页
            (三)实例:“等同理论”的德国发展第54-56页
    第四节 日本第56-64页
        一、日本法概况第56-60页
            (一)“拿来主义”的日本法第56-58页
            (二)日本的判例制度第58-60页
        二、日本知识产权案例制度第60-64页
            (一)日本知识产权法第60-61页
            (二)日本知识产权审判体系第61-62页
            (三)实例:“等同理论”的日本发展第62-64页
第二章 中国案例制度的发展演进第64-111页
    第一节 中国古代时期第64-71页
        一、中国古代法律概况第64-67页
            (一)法律成文化第65-66页
            (二)法律儒家化第66-67页
        二、中国古代的判例第67-71页
            (一)中国古代不存在判例法第68-69页
            (二)中国古代存在判例第69-71页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第71-76页
        一、北洋政府时期第71-74页
            (一)民国初期法制概况第71-72页
            (二)大理院判例第72-74页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第74-76页
            (一)初步实现中国法律近代化转型第74-75页
            (二)继承发扬判例制度第75-76页
    第三节 我国改革开放前期第76-81页
        一、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第76-78页
            (一)法制状况第76-77页
            (二)“判例”汇编第77-78页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第78-81页
            (一)旧法已废,新法未立第78-79页
            (二)总结审判经验,加强案例指导第79-81页
    第四节 案例指导制度前期第81-91页
        一、司法解释第81-82页
            (一)司法解释的积极作用第81-82页
            (二)司法解释的正当性质疑第82页
        二、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第82-87页
            (一)专题发布典型案例第82-84页
            (二)《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第84-86页
            (三)其他典型案例第86-87页
        三、地方法院“案例指导”实践探索第87-91页
            (一)高级法院层面第87-89页
            (二)中级法院层面第89页
            (三)基层法院层面第89-90页
            (四)总体评价第90-91页
    第五节 案例指导制度时期第91-111页
        一、案例指导制度概况第91-92页
        二、案例指导制度的规则体系第92-101页
            (一)指导性案例第92-95页
            (二)参与主体第95-96页
            (三)审查发布第96页
            (四)司法应用第96-98页
            (五)指导性案例的废止第98页
            (六)指导性案例的编纂第98-99页
            (七)激励保障第99页
            (八)评价与展望第99-101页
        三、案例指导制度的实施情况第101-105页
            (一)指导性案例的发布情况第101-102页
            (二)指导性案例的应用情况第102-104页
            (三)非指导性案例的应用情况第104-105页
        四、案例指导制度瓶颈初显第105-111页
            (一)案例指导“三不”现象突出第106-107页
            (二)突破瓶颈的策略选择第107-111页
第三章 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的探索实践第111-147页
    第一节 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概况第112-116页
        一、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的内涵第112-114页
            (一)“中国特色”与“遵循先例”第112页
            (二)“先例”第112-114页
        二、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的定位第114-116页
            (一)与立法的关系第114-115页
            (二)与案例指导制度的关系第115页
            (三)与司法解释的关系第115页
            (四)与司法改革的关系第115-116页
    第二节 构建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的基本做法第116-123页
        一、全面深化各项司法改革第116-118页
            (一)实行人员分类管理和法官员额制改革第116页
            (二)改革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第116-117页
            (三)建立约束与引导机制第117-118页
        二、制定知识产权诉讼先例应用规则第118-123页
            (一)案件受理第118-119页
            (二)庭前准备第119页
            (三)开庭审理第119页
            (四)案件评议第119-120页
            (五)司法裁判第120-122页
            (六)二审和再审第122-123页
    第三节 实施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的实证分析第123-147页
        一、先例应用数据分析第123-126页
            (一)援引先例案件情况第123-124页
            (二)被援引先例情况第124-126页
            (三)援引先例的结果第126页
        二、先例在知识产权诉讼中的具体应用第126-147页
            (一)“遵循先例”确保裁判统一第126-136页
            (二)援引先例增强裁判说理第136-139页
            (三)形成“先例”指导审判实践第139-145页
            (四)先例应用中的异化第145-147页
第四章 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的完善建议第147-162页
    第一节 基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实践的评价第147-153页
        一、“案例指导”的再认识第147-149页
        二、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实践探索的积极意义第149-151页
            (一)丰富了“案例指导”的内涵第149页
            (二)形成了诉讼全流程的先例应用规则第149-150页
            (三)提升了裁判说理水平第150页
            (四)开辟了司法主导的新路径第150-151页
        三、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实践探索引发的问题与争议第151-153页
            (一)“先例”的概念问题第151页
            (二)制度建设的主体问题第151-152页
            (三)先例的范围问题第152页
            (四)裁判要点的定位问题第152-153页
    第二节 完善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的对策建议第153-162页
        一、宏观层面:成立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上诉法院第153-155页
            (一)成立知识产权上诉法院的时机已经成熟第154-155页
            (二)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与知识产权法院体系的关系第155页
        二、微观层面:优化案例运行机制第155-162页
            (一)在先案例的范围第156-157页
            (二)裁判要点的定位第157-158页
            (三)遵循先例的例外第158-159页
            (四)引述不当的处理第159-162页
结论第162-164页
附录第164-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78页
后记第178-180页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第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lexin B2和Semaphorin 4C在调节生发中心反应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超分子凝胶制备的银纳米粒及其在埃洛石纳米管中的可控负载和催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