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中国冬麦区小麦品种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1-23页
    1.1 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第11-15页
        1.1.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2 小麦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与进展第12-15页
    1.2 SNP标记特点及其应用研究进展第15-17页
        1.2.1 SNP标记概念与特点第15页
        1.2.2 SNP标记应用研究进展第15-17页
    1.3 关联分析研究进展第17-21页
        1.3.1 关联分析的基础——连锁不平衡(LD)第17-18页
        1.3.2 关联分析的基本方法第18-19页
        1.3.3 关联分析在作物中的应用第19-21页
    1.4 立题依据与研究目标第21-23页
        1.4.1 立题依据第21页
        1.4.2 研究内容与目标第21-22页
        1.4.3 技术路线第22-2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3-26页
    2.1 试验材料第23页
    2.2 试验方法第23-26页
        2.2.1 田间试验设计第23页
        2.2.2 目标性状测定第23-24页
        2.2.3 表型数据分析第24页
        2.2.4 小麦90KSNP基因芯片基因分型第24页
        2.2.5 群体结构,亲缘关系及LD分析第24页
        2.2.6 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24-25页
        2.2.7 候选基因的鉴定第25-2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6-39页
    3.1 群体结构及亲缘关系第26-28页
    3.2 连锁不平衡(LD)分析第28页
    3.3 表型性状分析第28-34页
    3.4 目标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34-37页
        3.4.1 生育期相关性状关联分析第34-35页
        3.4.2 籽粒相关性状关联分析第35-36页
        3.4.3 籽粒品质相关性状关联分析第36-37页
    3.5 候选基因的鉴定第37-38页
    3.6 SNP位点的“一基因多效”第38-39页
4 讨论第39-43页
    4.1 影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的因素第39页
    4.2 显著性关联SNP位点第39-43页
        4.2.1 与重要农艺性状显著性关联SNP位点第39-41页
        4.2.2 与重要品质性状显著性关联SNP位点第41-42页
        4.2.3 相关候选基因的鉴定第42-43页
5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53页
附图第53-84页
附表第84-13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0-131页
作者简历第131-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详细摘要第133-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遗传背景及生态环境对籼粳交后代维管束性状的影响
下一篇:冀中平原区不同小豆品种农艺性状及籽粒品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