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 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概念的提出及其必要性研究 | 第11页 |
·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概念的提出 | 第11页 |
·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 第11页 |
3 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关于加强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意义的研究 | 第11-12页 |
·关于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研究 | 第12-13页 |
·关于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 第13页 |
·关于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研究 | 第13-14页 |
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概述 | 第15-22页 |
1 高校学生社区工作的基本内涵 | 第15-16页 |
·社区和高校学生社区概述 | 第15-16页 |
·高校学生社区与普通居民社区的比较研究 | 第16页 |
2 思想政治教育及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 第16-17页 |
3 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 第17-18页 |
·实施主体和形式趋向多样化 | 第17页 |
·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高度复杂化 | 第17-18页 |
·工作要求更加注重科学化和人性化 | 第18页 |
4 加强高校学生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 第18-22页 |
·是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 第18-19页 |
·是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要求 | 第19页 |
·是学生社区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 第19-20页 |
·有利于创造安定、和谐的高校学生社区环境 | 第20页 |
·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必然选择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湖南某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实例研究 | 第22-29页 |
1 调查概况 | 第22-23页 |
·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概况 | 第22页 |
·调查内容 | 第22页 |
·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22-23页 |
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3-27页 |
·对当前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与评价 | 第23-24页 |
·对当前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认识 | 第24-26页 |
·对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的认识 | 第26-27页 |
·对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主体的认识 | 第27页 |
3 被调查师生对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与意见 | 第27-28页 |
4 调查结论 | 第28-29页 |
第四章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1 硬件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9页 |
2 软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定位不明确 | 第29-30页 |
·学生社区人文环境缺乏 | 第30页 |
·学生社区多头管理,缺乏衔接与沟通 | 第30页 |
·大学生对学生社区管理事务的参与度不高 | 第30-31页 |
·学生社区的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有待加强 | 第31页 |
·高校学生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 第31-32页 |
·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 第31页 |
·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工作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 第31-32页 |
·高校学生社区各类工作人员没有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 第32页 |
·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重"管理"而轻"育人" | 第32-33页 |
第五章 加强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途径 | 第33-39页 |
1 加强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 第33页 |
2 以加强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主线加强学生社区文明环境建设 | 第33-36页 |
·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 第34页 |
·加强社会公共道德教育 | 第34页 |
·加强诚信教育 | 第34-35页 |
·指导学生处理好远大理想与具体人生规划之间的关系 | 第35页 |
·提倡力行勤奋好学、爱岗敬业 | 第35页 |
·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正确应对感情挫折 | 第35-36页 |
3 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社团组织的作用,开展社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第36-37页 |
4 利用网络手段,开展高校学生网络虚拟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37页 |
5 加强学生社区的文化环境建设,有效发挥渗透式教育的功能 | 第37-38页 |
·在学生社区利用媒体教育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 第38页 |
·在学生社区利用活动教育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 第38页 |
6 重视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塑造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完美品格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