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关于高校贫困生的界定 | 第12-13页 |
·关于高校贫困生的资助 | 第13页 |
·关于高校贫困生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关于高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 第13-14页 |
3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的主要目标 | 第14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高校贫困生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 第14-15页 |
·高校贫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归因分析 | 第15页 |
·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讨 | 第15页 |
4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15页 |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5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研究视角上的创新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上的创新 | 第16页 |
·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 第16页 |
6 本研究的不足点 | 第16-18页 |
·调查范围不够广 | 第16页 |
·研究方式需要改进 | 第16页 |
·应用方面还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高校贫困生群体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 第18-22页 |
1 高校贫困生群体的特点 | 第18-19页 |
·高校贫困生的数量较多、规模较大 | 第18页 |
·高校贫困生分布不均衡 | 第18页 |
·高校贫困生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性 | 第18-19页 |
·高校贫困生的划分标准难于统一 | 第19页 |
2 高校贫困生产生的原因 | 第19-22页 |
·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 第19页 |
·经济体制的改革 | 第19-20页 |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 第20页 |
·天灾人祸 | 第20页 |
·家庭因素 | 第20-22页 |
·家庭人口多 | 第20页 |
·家庭人员多病 | 第20-21页 |
·父母离异 | 第21-22页 |
第三章 高校贫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归因分析 | 第22-30页 |
1 高校贫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6页 |
·高校贫困生学习、生活等外在行为问题突出 | 第22-23页 |
·学习上的被动 | 第22页 |
·生活上的窘迫 | 第22-23页 |
·人际交往的困惑 | 第23页 |
·高校贫困生思想、心理问题严重 | 第23-26页 |
·自立自强意识不够强 | 第23-24页 |
·诚信观念有所滑坡 | 第24页 |
·感恩意识比较淡薄 | 第24页 |
·自卑心理比较突出 | 第24-25页 |
·性格比较内向与孤僻 | 第25页 |
·心情时常焦虑与抑郁 | 第25页 |
·虚荣心理 | 第25-26页 |
2 归因分析 | 第26-30页 |
·社会原因 | 第26-27页 |
·弱势群体身份的压力 | 第26页 |
·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变化和社会亚文化的冲击 | 第26页 |
·就业的压力 | 第26-27页 |
·社会公开资助方式的压力 | 第27页 |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 第27页 |
·学校原因 | 第27-28页 |
·家庭原因 | 第28页 |
·个人因素 | 第28-30页 |
·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 第28-29页 |
·缺乏自救意识,依赖思想严重 | 第29页 |
·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 第29-30页 |
第四章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2页 |
1 对贫困大学生群体的认识不够全面 | 第30页 |
2 重视物质贫困,轻视精神贫困 | 第30-31页 |
3 助困工作方法过于简单 | 第31页 |
4 重学业完成,轻心理健全 | 第31-32页 |
第五章 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讨 | 第32-42页 |
1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 第32-34页 |
·理想信念导向的原则 | 第32页 |
·理解和尊重的原则 | 第32-33页 |
·引导和减压的原则 | 第33页 |
·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33-34页 |
2 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 第34-42页 |
·营造良好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第34页 |
·营造团结互助的人际环境 | 第34页 |
·营造全员参与、层层负责的工作环境 | 第34页 |
·优化贫困生成长环境 | 第34页 |
·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 | 第34-35页 |
·自立自强精神教育 | 第35-36页 |
·诚信教育 | 第36-37页 |
·高校应该设置相关课程,强化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 第36页 |
·营造一个人人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 | 第36-37页 |
·高校要诚信办学 | 第37页 |
·感恩教育 | 第37-39页 |
·把感恩教育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规划 | 第37-38页 |
·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和感恩情怀 | 第38页 |
·创造良好的报恩、施恩条件 | 第38-39页 |
·心理健康教育 | 第39-42页 |
·心理咨询 | 第39页 |
·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给予贫困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 第39-40页 |
·引导贫困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挥贫困生的主体地位 | 第40页 |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 第40页 |
·引导贫困生掌握自我心理健康调节方法 | 第40-42页 |
附录A | 第42-43页 |
附录B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