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7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植物根际解磷微生物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1 根际土壤解磷微生物种类及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1.2.2 解磷微生物的功能 | 第13-14页 |
1.2.3 土壤酶的作用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17-27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7-25页 |
2.2.1 样地设置 | 第17-18页 |
2.2.2 样地调查 | 第18页 |
2.2.3 土样采集 | 第18页 |
2.2.4 土壤指标测定 | 第18-20页 |
2.2.5 温室盆栽试验 | 第20-25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油松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更新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差异 | 第27-31页 |
3.1 油松人工林和次生林幼苗根际土壤养分的差异 | 第27页 |
3.2 油松人工林和次生林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差异 | 第27-28页 |
3.3 油松幼苗根际酶活性与土壤因子之间的耦合关系 | 第28-30页 |
3.4 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油松根际土壤解磷细菌鉴定 | 第31-39页 |
4.1 解磷细菌菌落与菌株的形态特征 | 第31页 |
4.2 解磷细菌生理生化特征 | 第31-34页 |
4.3 解磷细菌的16SrD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 | 第34-35页 |
4.4 解磷细菌综合鉴定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4.4.1 解磷细菌综合鉴定结果 | 第35-36页 |
4.4.2 不同环境中解磷细菌种类 | 第36-38页 |
4.5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油松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群落结构差异 | 第39-51页 |
5.1 黄龙山油松天然林与人工林林下灌木、草本群落结构 | 第39-40页 |
5.2 不同环境下油松根际土壤养分含量 | 第40-42页 |
5.2.1 黄龙山油松天然林与人工林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差异 | 第40-41页 |
5.2.2 黄龙山油松大树与幼苗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差异 | 第41页 |
5.2.3 野外与温室油松幼苗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差异 | 第41-42页 |
5.3 不同环境下油松根际土壤解磷细菌菌落结构 | 第42-45页 |
5.3.1 不同环境下油松根际解磷细菌的种群多样性 | 第42-44页 |
5.3.2 油松根际土壤解磷细菌菌落丰度差异 | 第44-45页 |
5.4 油松根际土壤解磷细菌菌落丰度与林分立地因子间的关联性 | 第45-49页 |
5.4.1 油松根际土壤解磷细菌丰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 第45-48页 |
5.4.2 油松根际土壤解磷细菌丰度与灌草结构的关联性 | 第48-49页 |
5.5 小结 | 第49-51页 |
第六章 土壤微生物对油松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51-66页 |
6.1 油松生长特征差异 | 第51-56页 |
6.1.1 油松幼苗地上部分形态特征在灭菌处理和对照处理间差异 | 第51-52页 |
6.1.2 油松地上部分形态特征在灭菌处理和对照处理间的差异 | 第52-53页 |
6.1.3 油松生物量在灭菌处理和对照处理间的差异 | 第53-54页 |
6.1.4 油松养分特征在灭菌处理和对照处理间的差异 | 第54-56页 |
6.2 油松幼苗的根际土性质比较 | 第56-61页 |
6.2.1 油松根际土的常见理化特性在灭菌处理和对照处理间的差异 | 第56-57页 |
6.2.2 温室油松根际的土壤酶活性在灭菌处理和对照处理间的差异 | 第57-58页 |
6.2.3 油松根际的土壤微生物量在灭菌处理和对照处理间的差异 | 第58-59页 |
6.2.4 油松根际土壤解磷细菌菌落数在灭菌处理和对照处理间的差异 | 第59-61页 |
6.3 油松的生长特征与养分积累水平与土壤性质间的耦联关系 | 第61-64页 |
6.3.1 油松的地上部形态特征和地下部形态特征的关联性 | 第61页 |
6.3.2 土壤理化指标与生物指标间的相关性 | 第61-63页 |
6.3.3 油松的生长特性和养分积累状况与土壤性质间的关联性 | 第63-64页 |
6.4 小结 | 第64-6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6-73页 |
7.1 结论 | 第66-67页 |
7.2 讨论 | 第67-73页 |
7.2.1 不同林分起源油松幼苗根际土壤养分特征差异 | 第67-69页 |
7.2.2 解磷细菌种属 | 第69-71页 |
7.2.3 立地因子对解磷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71页 |
7.2.4 解磷细菌和油松生长的关系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