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变量注释表 | 第18-23页 |
1 绪论 | 第23-36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1.2 并联机构研究现状 | 第24-29页 |
1.3 滚珠丝杠研究现状 | 第29-34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2 驱动部件变形及刚度特性分析 | 第36-57页 |
2.1 引言 | 第36页 |
2.2 2(3HUS+S)并联仿生髋关节试验机介绍 | 第36-37页 |
2.3 Hertz接触理论 | 第37-39页 |
2.4 驱动部件系统刚度分析计算 | 第39-5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3 驱动部件振动模型建立 | 第57-74页 |
3.1 引言 | 第57页 |
3.2 驱动部件结构介绍 | 第57-58页 |
3.3 轴向振动模型建立 | 第58-68页 |
3.4 扭转振动模型建立 | 第68-73页 |
3.5 混合基函数的选取 | 第7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4 驱动部件振动响应分析 | 第74-93页 |
4.1 引言 | 第74页 |
4.2 驱动部件动力学分析 | 第74-81页 |
4.3 驱动部件模态分析 | 第81-86页 |
4.4 驱动部件振动响应分析 | 第86-9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5 驱动部件疲劳寿命估算 | 第93-111页 |
5.1 引言 | 第93页 |
5.2 疲劳寿命分析理论 | 第93-95页 |
5.3 泊松随机过程理论 | 第95-98页 |
5.4 伴随强度损伤理论 | 第98-99页 |
5.5 伴随强度损伤理论随机累积损伤值估算 | 第99-100页 |
5.6 2(3HUS+S)并联仿生髋关节试验机滚珠丝杠副疲劳寿命估算 | 第100-11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11-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1页 |
作者简历 | 第121-12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