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柴芍六君子汤合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观察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4页
    1.1 祖国医学关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叙述第12-23页
        1.1.1 传统医学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认识第12-16页
        1.1.2 传统医学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方法第16-17页
        1.1.3 验方治疗第17-20页
        1.1.4 针灸疗法第20-21页
        1.1.5 其他疗法第21-23页
    1.2 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第23-34页
        1.2.1 流行病学特点第23页
        1.2.2 发病因素第23-28页
        1.2.3 诊断步骤第28页
        1.2.4 治疗进展第28-31页
        1.2.5 小结第31-34页
第二章 临床研究第34-51页
    2.1 研究对象第34-37页
        2.1.1 病例来源第34页
        2.1.2 病例选择标准第34-37页
    2.2 实验设计第37-40页
        2.2.1 随机分配方案方法第37页
        2.2.3 治疗方法第37-38页
        2.2.4 观察项目第38-40页
        2.2.5 统计方法第40页
    2.3 临床研究结果及相关分析第40-51页
        2.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第40-42页
        2.3.2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第42-47页
        2.3.3 两组随访疗效比较第47-50页
        2.3.4 安全性指标第50-51页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第51-70页
    3.1 理论分析第51-54页
        3.1.1 中医基础理论第51-53页
        3.1.2 肝郁与西医精神心理因素第53-54页
    3.2 选方理论依据第54-62页
        3.2.1 中药组方依据第54-58页
        3.2.2 西医药理机制第58-62页
    3.3 课题研究结果分析第62-66页
        3.3.1 中医证候积分第62-66页
        3.3.2 综合疗效分析第66页
    3.4 总结与思考第66-68页
    3.5 不足与展望第68-70页
        3.5.1 不足第68页
        3.5.2 展望第68-70页
结语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8页
附录第78-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松材线虫药剂处理转录组分析及IIS路径基因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不同红蓝光配比对桑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