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宋代衡山诗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9页
    一、衡山的地域界定及选诗标准第10-11页
    二、衡山诗歌研究现状概述第11-15页
    三、宋代衡山诗歌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第15-16页
    四、宋代衡山诗歌的创作概况第16-19页
第一章 宋代衡山诗歌的创作背景第19-31页
    第一节 宋代衡山诗歌创作的政治背景第19-21页
        一、崇文抑武的国策第19-20页
        二、流动宽松的官僚管理制度第20-21页
    第二节 宋代衡山诗歌创作的经济背景第21-23页
        一、便捷的交通条件第21-22页
        二、经济中心南移第22-23页
    第三节 宋代衡山诗歌创作的文化背景第23-27页
        一、山水审美心理第23-25页
        二、宗教文化第25-27页
    第四节 宋代山水诗歌的艺术发展背景第27-30页
    小结第30-31页
第二章 宋代衡山诗歌的思想内容第31-42页
    第一节 吟咏风月赞美山岳风光第31-34页
    第二节 托物言志抒发个人心绪第34-38页
        一、抒迁谪之愤懑第35-36页
        二、感身世之悲苦第36-37页
        三、叹家国之哀痛第37-38页
    第三节 寄赠儒道释亲友表现深厚情谊第38-41页
    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宋代衡山诗歌的艺术特色第42-54页
    第一节 意象特征第42-47页
        一、丰富奇谲的自然意象第42-45页
            (一)气象类第42-44页
            (二)植物类第44-45页
            (三)动物类第45页
        二、高雅闲适的人文意象第45-47页
            (一)寺庙、道观、禅房第45-46页
            (二)钟、炉、灯第46-47页
    第二节 修辞手法第47-53页
        一、巧妙贴切的比拟第47-48页
        二、纵横变幻的夸张想象第48-49页
        三、色彩鲜明的对比第49页
        四、含蓄凝练的用典第49-53页
            (一)名人轶事第49-52页
            (二)神话传说第52-53页
    小结第53-54页
结语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0-61页
附录B:《南岳衡山古今诗词集成》诗作辨伪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童、路内成长小说创作比较
下一篇:现代汉语副词“也”的语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