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9-20页 |
·选题具有创新性 | 第19页 |
·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 | 第19页 |
·研究内容具有创新性 | 第19-20页 |
第2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概述 | 第20-31页 |
·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的内涵与特征 | 第20-24页 |
·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的内涵 | 第20-22页 |
·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的特征 | 第22-24页 |
·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 | 第24-28页 |
·师资队伍建设 | 第24-25页 |
·教学内容建设 | 第25-26页 |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 第26页 |
·教材建设 | 第26-27页 |
·教学管理建设 | 第27-28页 |
·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 第28-31页 |
·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 第28-29页 |
·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 | 第29-31页 |
第3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 | 第31-44页 |
·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立项情况 | 第31-33页 |
·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的立项背景 | 第31-32页 |
·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 | 第32-33页 |
·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 第33-37页 |
·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教育宗旨 | 第33-34页 |
·组建了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 | 第34页 |
·组织了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 第34-35页 |
·创新了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 第35页 |
·选用了立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型教材 | 第35-36页 |
·运用了先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 | 第36-37页 |
·改革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 | 第37页 |
·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凸显的主要问题 | 第37-44页 |
·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 第38-39页 |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需加强 | 第39-40页 |
·教学内容未能得到及时更新 | 第40-41页 |
·教学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健全 | 第41-42页 |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需要加强 | 第42-44页 |
第4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对策探讨 | 第44-56页 |
·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 第44-47页 |
·坚持以生为本,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 | 第44-45页 |
·加强梯队建设,构建立体化教师队伍 | 第45-46页 |
·注重教研相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 第46-47页 |
·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47-49页 |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的力度 | 第47-48页 |
·更新教学手段,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 | 第48-49页 |
·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及时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 | 第49-51页 |
·改革教学内容,有效地组织教学资源 | 第49-50页 |
·加强教材建设,构建立体化新型教材 | 第50-51页 |
·坚持规范与开放相结合,不断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资源 | 第51-53页 |
·按照统一标准,建立规范的课程网站 | 第51-52页 |
·重视宣传使用,促进资源的开放共享 | 第52页 |
·构建交互平台,确保课程的持续发展 | 第52-53页 |
·坚持效率与质量相结合,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体制 | 第53-56页 |
·科学管理教学,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 | 第53-54页 |
·健全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 第54页 |
·健全评价机制,以评估促进课程建设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
附录B 2003-2009年度38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一览表 | 第64-66页 |
附录C 38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中"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 第66-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