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物材料学论文

两种鱼皮胶原止血海绵理化性能研究与生物学评价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10-22页
    1.1 我国罗非鱼资源及利用现状第10-11页
    1.2 医用胶原第11-15页
        1.2.1 胶原概述第11页
        1.2.2 胶原的分类第11-12页
        1.2.3 胶原的生物学特性第12-13页
        1.2.4 胶原蛋白的应用第13-15页
    1.3 胶原海绵第15-18页
        1.3.1 胶原海绵概述第15页
        1.3.2 胶原海绵的结构特性第15-16页
        1.3.3 胶原海绵的应用第16-18页
    1.4 止血敷料的研究进展第18-20页
        1.4.1 分子筛第18页
        1.4.2 纤维蛋白粘合剂第18页
        1.4.3 壳聚糖第18-19页
        1.4.4 纤维素基第19页
        1.4.5 其它止血材料第19-20页
    1.5 立题背景与研究内容第20-22页
        1.5.1 立题背景第20页
        1.5.2 研究内容第20-22页
2 胶原海绵的理化性能研究第22-31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实验材料第22-23页
    2.3 实验方法第23-25页
        2.3.1 胶原原液的蛋白含量第23页
        2.3.2 吸水率第23页
        2.3.3 孔隙率第23-24页
        2.3.4 力学性能第24页
        2.3.5 微观结构第24页
        2.3.6 酶解稳定性第24-25页
        2.3.7 热变稳定性第25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5-30页
        2.4.1 胶原原液的蛋白含量第25-26页
        2.4.2 吸水性和孔隙率第26页
        2.4.3 力学性能第26-27页
        2.4.4 微观结构第27-28页
        2.4.5 热变稳定性第28-29页
        2.4.6 酶解稳定性第29-30页
    2.5 小结第30-31页
3 胶原海绵的生物相容性评价第31-46页
    3.1 溶血实验第31-34页
        3.1.1 引言第31页
        3.1.2 实验材料第31页
        3.1.3 实验方法第31-32页
        3.1.4 结果与分析第32-33页
        3.1.5 小结第33-34页
    3.2 细胞毒性实验第34-38页
        3.2.1 引言第34页
        3.2.2 实验材料第34-35页
        3.2.3 实验方法第35-36页
        3.2.4 结果与分析第36-37页
        3.2.5 小结第37-38页
    3.3 植入后局部反应实验第38-46页
        3.3.1 引言第38页
        3.3.2 实验材料第38-39页
        3.3.3 实验方法第39-41页
        3.3.4 结果与分析第41-45页
        3.3.5 小结第45-46页
4 胶原海绵的功能性评价第46-65页
    4.1 体外凝血实验第46-48页
        4.1.1 引言第46页
        4.1.2 实验材料第46页
        4.1.3 实验方法第46-47页
        4.1.4 结果与分析第47-48页
        4.1.5 小结第48页
    4.2 大鼠肝脏止血第48-53页
        4.2.1 引言第48-49页
        4.2.2 实验材料第49页
        4.2.3 实验方法第49-50页
        4.2.4 结果与分析第50-53页
        4.2.5 小结第53页
    4.3 大鼠股动脉止血第53-57页
        4.3.1 引言第53页
        4.3.2 实验材料第53页
        4.3.3 实验方法第53-54页
        4.3.4 结果与分析第54-57页
        4.3.5 小结第57页
    4.4 皮肤修复实验第57-65页
        4.4.1 引言第57-58页
        4.4.2 实验材料第58页
        4.4.3 实验方法第58-60页
        4.4.4 结果与分析第60-64页
        4.4.5 小结第64-65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5-68页
    5.1 结论第65-66页
    5.2 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ELM-VMD混合模型的碳价预测研究
下一篇:中国碳金融市场有效性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