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低共熔溶剂 | 第13-18页 |
1.1.1 低共熔溶剂的概念 | 第13页 |
1.1.2 低共熔溶剂的类型 | 第13-14页 |
1.1.3 低共熔溶剂的性质 | 第14-16页 |
1.1.4 低共熔溶剂的应用 | 第16-18页 |
1.1.5 问题与展望 | 第18页 |
1.2 双水相萃取技术 | 第18-22页 |
1.2.1 双水相萃取技术简介 | 第18-19页 |
1.2.2 双水相体系的相图 | 第19-21页 |
1.2.3 低共熔溶剂双水相体系简介 | 第21页 |
1.2.4 问题与展望 | 第21-22页 |
1.3 生物大分子和色素的萃取分离 | 第22-25页 |
1.3.1 萃取技术 | 第22-24页 |
1.3.2 分离技术 | 第24-25页 |
1.3.3 问题与展望 | 第25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25-27页 |
1.4.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2章 基于二元和三元低共熔溶剂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蛋白质 | 第27-47页 |
2.1 引言 | 第27-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35页 |
2.2.1 材料与仪器 | 第29页 |
2.2.2 DES合成与表征 | 第29-33页 |
2.2.3 相图的制备 | 第33页 |
2.2.4 萃取四种分析物 | 第33-34页 |
2.2.5 反萃取实验 | 第34-35页 |
2.2.6 萃取机理研究 | 第3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6页 |
2.3.1 双水相相图及成相规律 | 第35-37页 |
2.3.2 萃取体系的选择 | 第37-38页 |
2.3.3 单因素实验 | 第38-40页 |
2.3.4 蛋白质的反萃取 | 第40-41页 |
2.3.5 混合样品分析 | 第41页 |
2.3.6 方法学研究 | 第41-42页 |
2.3.7 萃取机理研究 | 第42-4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基于聚乙二醇的低共熔溶剂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RNA | 第47-64页 |
3.1 引言 | 第47-4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8-55页 |
3.2.1 材料与仪器 | 第48-49页 |
3.2.2 DES合成与表征 | 第49-53页 |
3.2.3 相图的制备 | 第53页 |
3.2.4 低共熔溶剂双水相体系萃取RNA | 第53-54页 |
3.2.5 反萃取实验 | 第54页 |
3.2.6 萃取机理研究 | 第54-5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3页 |
3.3.1 双水相体系相图及成相规律 | 第55-56页 |
3.3.2 疏水性对于萃取RNA的影响 | 第56-58页 |
3.3.3 单因素实验 | 第58-59页 |
3.3.4 RNA的反萃取 | 第59-60页 |
3.3.5 混合样品分析 | 第60-61页 |
3.3.6 方法学研究 | 第61-62页 |
3.3.7 萃取机理研究 | 第62-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基于聚丙二醇的低共熔溶剂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苋菜红 | 第64-79页 |
4.1 引言 | 第64-6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5-70页 |
4.2.1 材料与仪器 | 第65-66页 |
4.2.2 DES合成与表征 | 第66-68页 |
4.2.3 相图的制备 | 第68页 |
4.2.4 低共熔溶剂双水相体系萃取色素 | 第68-69页 |
4.2.5 反萃取实验 | 第69页 |
4.2.6 萃取机理研究 | 第69-7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0-77页 |
4.3.1 双水相体系相图及成相规律 | 第70-71页 |
4.3.2 萃取色素 | 第71-73页 |
4.3.3 单因素实验 | 第73-74页 |
4.3.4 色素的反萃取 | 第74页 |
4.3.5 混合样品分析 | 第74-75页 |
4.3.6 方法学研究 | 第75-76页 |
4.3.7 萃取机理研究 | 第76-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4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