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幸福观对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的影响研究--基于价值取向的调节作用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1.导论第12-33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33页
        1.3.1 幸福观的相关研究第14-21页
        1.3.2 社会支持相关研究第21-27页
        1.3.3 价值取向的相关研究第27-29页
        1.3.4 幸福观(价值观)、价值取向、社会支持的关系第29-31页
        1.3.5 研究述评第31-33页
2.研究设计第33-49页
    2.1 概念界定第33-34页
        2.1.1 幸福观第33页
        2.1.2 价值取向第33页
        2.1.3 就业社会支持第33-34页
    2.2 理论基础第34-35页
        2.2.1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第34-35页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第35页
    2.3 研究内容第35-36页
    2.4 研究思路第36页
    2.5 研究工具、方法及假设第36-44页
        2.5.1 研究工具第36-42页
        2.5.2 研究方法第42-43页
        2.5.3 研究假设第43-44页
    2.6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44页
        2.6.1 研究视角的创新第44页
    2.7 样本情况第44-49页
3.大学生幸福观、价值取向、就业社会支持的现状第49-83页
    3.1 大学生幸福观现状第49-55页
        3.1.1 大学生幸福观的基本情况第49-50页
        3.1.2 不同维度大学生幸福观的基本情况第50页
        3.1.3 大学生幸福观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第50-55页
    3.2 大学生价值取向现状第55-59页
        3.2.1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基本情况第55页
        3.2.2 大学生价值取向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第55-59页
    3.3 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现状第59-83页
        3.3.1 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的支持客体及特点第59-75页
        3.3.2 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的主客体关系评价及人口学变量的差异第75-79页
        3.3.3 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的效用评价及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第79-83页
4.大学生幸福观、价值取向、就业社会支持的关系第83-95页
    4.1 大学生幸福观对就业社会支持的影响第83-87页
        4.1.1 幸福观对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主客体关系评价的影响第83-85页
        4.1.2 幸福观对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效用评价的影响第85-87页
    4.2 大学生价值取向在幸福观及就业社会支持之间的调节作用第87-95页
        4.2.1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类型分析第87-88页
        4.2.2 在幸福观与就业社会支持主客体关系评价之间的调节作用第88-91页
        4.2.3 在幸福观与就业社会支持效用之间的调节作用第91-95页
5.讨论与结论第95-110页
    5.1 讨论第95-108页
        5.1.1 大学生幸福观的讨论第95-98页
        5.1.2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讨论第98-101页
        5.1.3 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的讨论第101-106页
        5.1.4 价值取向在幸福观对就业社会支持影响的调节作用讨论第106-108页
    5.2 结论第108-110页
6.对策与展望第110-113页
    6.1 营造良好的就业社会支持文化环境第110页
    6.2 提升学校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水平第110-111页
    6.3 加强家校互动,构建家庭-学校协同支持机制第111-112页
    6.4 通过价值观教育提升就业社会支持的质量和水平第112-113页
7.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第113-114页
    7.1 研究不足第113页
    7.2 研究展望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1页
致谢第121-123页
附录一:大学生观念及就业相关问题调查第123-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贫困大学生贷款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基于Spark的稳定特征及流式特征选择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