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电磁学、电动力学论文--电磁学论文

基于周期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电磁特性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词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1.2 表面等离激元的基本特性和研究概况第16-19页
        1.2.1 表面等离激元的基本特性第16-18页
        1.2.2 表面等离激元的研究概况第18-19页
    1.3 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的研究概况第19-22页
    1.4 石墨烯等离激元的研究概况第22-23页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第23-25页
第二章 表面等离激元的基本理论第25-43页
    2.1 引言第25-26页
    2.2 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传输结构第26-29页
    2.3 人工局域表面等离激元谐振结构第29-38页
        2.3.1 结构模型第29-36页
        2.3.2 等效媒质模型第36-38页
    2.4 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结构第38-42页
        2.4.1 石墨烯的电磁特性第38-39页
        2.4.2 石墨烯直接建模法第39-40页
        2.4.3 石墨烯表面阻抗建模法第40-41页
        2.4.4 石墨烯对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的调控第41-42页
    2.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人工局域表面等离激元的谐振研究和应用第43-74页
    3.1 引言第43页
    3.2 基于Spoof LSP的双频谐振结构第43-49页
        3.2.1 结构模型第43-44页
        3.2.2 结果与讨论第44-49页
    3.3 基于Spoof LSP的内开谐振腔体第49-61页
        3.3.1 单频谐振腔体第49-58页
        3.3.2 双频谐振结构第58-61页
    3.4 基于Spoof LSP的非同心谐振结构第61-67页
        3.4.1 模型结构第61-62页
        3.4.2 结果与讨论第62-67页
    3.5 基于Spoof LSP的高对比度光栅谐振结构第67-73页
        3.5.1 外开谐振模型第67-69页
        3.5.2 加工与测试第69-71页
        3.5.3 内谐振腔体第71-73页
    3.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四章 人工局域表面等离激元的缺陷态研究和应用第74-87页
    4.1 引言第74页
    4.2 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的带隙和缺陷特性第74-76页
    4.3 基于Spoof LSP的陷波共面波导第76-81页
        4.3.1 模型结构和色散特性第76-79页
        4.3.2 测试结果分析第79-81页
    4.4 基于Spoof LSP的陷波微带线第81-86页
        4.4.1 模型结构和色散特性第81-84页
        4.4.2 测试结果分析第84-85页
        4.4.3 宽带滤波器第85-86页
    4.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五章 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吸波体的研究和应用第87-104页
    5.1 引言第87页
    5.2 石墨烯等离激元的基本性质第87-90页
        5.2.1 石墨烯的等离激元特性第87-88页
        5.2.2 石墨烯的电导率和表面阻抗第88-89页
        5.2.3 石墨烯等离激元的调控方法第89-90页
    5.3 基于石墨烯等离激元的可调吸波体第90-96页
        5.3.1 模型结构第90-92页
        5.3.2 石墨烯-平坦衬底结构第92-93页
        5.3.3 石墨烯-非均匀衬底板结构第93-95页
        5.3.4 多层石墨烯-非均匀衬底结构第95-96页
    5.4 基于石墨烯周期结构的等效电路方法第96-103页
        5.4.1 网格和贴片的等效电路第96-98页
        5.4.2 石墨烯等效电路方法第98-101页
        5.4.3 结果和讨论第101-103页
    5.5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104-106页
    6.1 全文的总结第104-105页
    6.2 未来的工作展望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17-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材料疲劳行为试验的SSRF挡光元件疲劳设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双层板结构带隙计算方法及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