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7页 |
·中小企业集群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创新集群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中小企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模式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7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中小企业集群与创新集群的关联及演进过程 | 第21-28页 |
·中小企业集群的内涵及特征 | 第21-22页 |
·中小企业集群内涵的界定 | 第21-22页 |
·中小企业集群的特征 | 第22页 |
·创新集群的内涵及特征 | 第22-25页 |
·创新集群内涵的界定 | 第22-24页 |
·创新集群的特征 | 第24-25页 |
·中小企业集群与创新集群的关联 | 第25-26页 |
·中小企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过程分析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中小企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模式分析 | 第28-40页 |
·中小企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模式的基本理论 | 第28-29页 |
·中小企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模式的内涵 | 第28页 |
·中小企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模式的使用原则 | 第28页 |
·中小企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模式分类 | 第28-29页 |
·基于地域标准的中小企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典型模式 | 第29-34页 |
·美国硅谷模式 | 第29-30页 |
·印度班加罗尔模式 | 第30-31页 |
·中关村模式 | 第31-33页 |
·上海张江模式 | 第33-34页 |
·基于动力标准的中小企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典型模式 | 第34-40页 |
·中小企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模式的主要动力 | 第34-36页 |
·基于动力的中小企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典型模式 | 第36-40页 |
第四章 创新集群演进的模式的选择 | 第40-50页 |
·创新集群演进的模式的特征 | 第40-41页 |
·宏观性 | 第40页 |
·现实性 | 第40页 |
·动态性 | 第40页 |
·系统性 | 第40-41页 |
·创新集群演进的模式的要求 | 第41-42页 |
·提升集群创新能力 | 第41页 |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第41页 |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 第41-42页 |
·创新集群演进的模式选择——以根据动力标准选择为例 | 第42-50页 |
·创新集群演进的模式选择的方法 | 第42-49页 |
·创新集群演进的模式的确定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实证研究——以浏阳生物医药园为例 | 第50-65页 |
·研究目的及方法 | 第50页 |
·调研设计及样本情况 | 第50-51页 |
·浏阳生物医药园的发展概况 | 第50-51页 |
·问卷及访谈设计 | 第51页 |
·问卷样本选择及回收状况 | 第51页 |
·调研结果分析 | 第51-65页 |
·浏阳生物医药园的外源动力分析及评价 | 第51-55页 |
·浏阳生物医药园的内源动力分析及评价 | 第55-63页 |
·浏阳生物医药园向创新集群演进的模式 | 第63-65页 |
第六章 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政策建议 | 第65-71页 |
·中小企业集群阶段和产业集聚阶段的政策建议 | 第65-67页 |
·制定优惠政策,重点扶持目标产业 | 第65-66页 |
·创新招商引资模式 | 第66页 |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 第66-67页 |
·提高集群服务效率 | 第67页 |
·产业集群阶段的政策建议 | 第67-70页 |
·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 第68页 |
·健全行业协会的功能和作用 | 第68-69页 |
·促进产学研合作 | 第69页 |
·引导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 第69页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 第69-70页 |
·创新集群阶段的政策建议 | 第70-71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1-74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研究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录 浏阳生物医药园演进动力调查问卷 | 第80-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