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附表索引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综述 | 第12-14页 |
1.2.2 产业生命周期与并购绩效的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2 研究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 | 第17-22页 |
2.1 企业并购的主要理论 | 第17-18页 |
2.1.1 企业并购的含义 | 第17-18页 |
2.2 企业并购绩效的界定 | 第18页 |
2.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18-22页 |
2.3.1 产业生命周期的内涵 | 第18页 |
2.3.2 上市公司产业周期的判断 | 第18-22页 |
第3章 产业生命周期与并购的相关性 | 第22-27页 |
3.1 企业在产业生命周期表现出的主要并购特征 | 第22-25页 |
3.1.1 萌芽阶段的并购行为分析 | 第22页 |
3.1.2 成长阶段的并购行为分析 | 第22-23页 |
3.1.3 成熟阶段的并购行为分析 | 第23-24页 |
3.1.4 衰退阶段的并购行为分析 | 第24-25页 |
3.2 并购对企业发展的协同效益 | 第25-27页 |
3.2.1 管理协同效应 | 第25页 |
3.2.2 经营协同效应 | 第25-26页 |
3.2.3 财务协同效应 | 第26-27页 |
第4章 并购绩效的综合分析 | 第27-41页 |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 第27页 |
4.2 研究基本方法的确定和指标的选择 | 第27-30页 |
4.2.1 反映盈利水平的指标 | 第28-29页 |
4.2.2 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 | 第29页 |
4.2.3 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 | 第29页 |
4.2.4 反映发展能力的指标 | 第29-30页 |
4.3 KOM和Bartleet检验 | 第30-31页 |
4.4 提取主因子 | 第31-34页 |
4.5 分析因子载荷矩阵 | 第34-36页 |
4.6 计算各年因子得分函数 | 第36-39页 |
4.7 确定各年综合因子得分 | 第39-41页 |
第5章 产业生命周期与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 第41-45页 |
5.1 不同产业周期的并购绩效比较 | 第41-42页 |
5.2 不同并购类型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 第42-45页 |
第6章 建议 | 第45-48页 |
6.1 上市公司内部环境 | 第45-46页 |
6.2 上市公司外部环境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