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手势对动词加工的影响:具身认知视角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12-14页
1 文献综述第14-25页
    1.1 手势第14-16页
        1.1.1 手势的概念与分类第14-15页
        1.1.2 手势对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第15-16页
    1.2 动词加工的研究综述第16-19页
        1.2.1 词汇识别第16-17页
        1.2.2 影响词汇识别的影响因素第17-18页
        1.2.3 词汇识别的脑机制研究第18-19页
    1.3 手势对动词加工的影响第19-20页
    1.4 具身认知视角第20-23页
        1.4.1 具身认知理论概述第20-21页
        1.4.2 具身语义理论第21-22页
        1.4.3 手势的具身模拟作用第22-23页
    1.5 问题提出第23-24页
    1.6 研究意义第24-25页
        1.6.1 理论意义第24页
        1.6.2 实践意义第24-25页
2 实验一 手势对动词学习的促进作用第25-28页
    2.1 研究目的与假设第25页
    2.2 研究方法第25-26页
        2.2.1 被试第25页
        2.2.2 实验设计第25-26页
        2.2.3 实验材料第26页
        2.2.4 实验程序第26页
    2.3 实验结果第26-27页
    2.4 讨论第27-28页
3 实验二 手势与动词加工的语义一致性效应(ERPs)第28-39页
    3.1 研究目的与假设第28页
    3.2 研究方法第28-32页
        3.2.1 被试第28页
        3.2.2 实验设计第28-29页
        3.2.3 实验材料第29页
        3.2.4 程序第29-30页
        3.2.5 数据采集与分析第30-32页
    3.3 行为实验结果第32-33页
    3.4 ERPs结果第33-37页
        3.4.1 N1波幅第36页
        3.4.2 P200波幅第36页
        3.4.3 N400波幅第36-37页
    3.5 讨论第37-39页
        3.5.1 行为实验结果第37页
        3.5.2 ERP结果第37-39页
4 总讨论第39-42页
    4.1 手势对语言理解、学习的具身效应第39页
    4.2 手势影响动词加工的N400效应第39-40页
    4.3 具身认知视角下手势和语言的关系第40-42页
5 结论第42-43页
6 研究应用价值与建议第43-45页
    6.1 加强手势的课堂应用,构建具身教学氛围第43页
    6.2 促进特殊群体的心智发展与教育第43页
    6.3 运用手势帮助第二语言学习第43-44页
    6.4 积极探索人机交互,推进虚拟具身发展第44-45页
7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5-47页
    7.1 研究不足第45页
    7.2 研究展望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2页
附录第52-55页
后记第55-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情绪对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自我参照加工的影响--一项ERPs的证据
下一篇:心理咨询能力自我评估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