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语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1 前言 | 第14页 |
2 化学修复 | 第14-16页 |
2.1 化学修复概念 | 第15页 |
2.2 化学修复的分类 | 第15-16页 |
3 重金属修复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3.1 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 第16页 |
3.2 重金属总量 | 第16-17页 |
3.3 重金属形态 | 第17页 |
3.4 pH值 | 第17页 |
3.5 土壤有机质含量 | 第17页 |
3.6 其它 | 第17-18页 |
4 化学淋洗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 第18-22页 |
4.1 化学淋洗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4.2 淋洗剂 | 第19-20页 |
4.3 复合淋洗 | 第20-21页 |
4.4 化学淋洗修复的环境风险 | 第21-22页 |
5 其他修复方法 | 第22-23页 |
5.1 植物修复技术 | 第22-23页 |
5.2 微生物修复技术 | 第23页 |
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几种浸提剂对污染土壤重金属的浸提效果 | 第24-44页 |
1 引言 | 第25-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26页 |
2.2 化学浸提试验 | 第26-27页 |
2.3 浸提前后重金属五级形态测定 | 第27-28页 |
2.4 菌液浸提试验 | 第28-29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41页 |
3.1 浸提液浓度 | 第29-31页 |
3.2 浸提剂的筛选 | 第31页 |
3.3 不同浸提条件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 第31-37页 |
3.4 浸提前后重金属形态变化 | 第37-39页 |
3.5 菌液浸提试验 | 第39-41页 |
4 讨论 | 第41-44页 |
第三章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EDTA淋洗修复 | 第44-52页 |
1 引言 | 第44-4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45页 |
2.2 装柱淋洗试验 | 第45页 |
2.3 淋洗回收液后处理和再次淋洗 | 第45-46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4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3.1 装柱淋洗试验 | 第46-47页 |
3.2 淋洗回收液处理 | 第47-49页 |
4 讨论 | 第49-52页 |
第四章 化学淋洗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52-62页 |
1 引言 | 第5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3-56页 |
2.1 试验材料和处理 | 第53页 |
2.2 淋洗后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53-54页 |
2.3 土壤酶活性测定 | 第54-55页 |
2.4 土壤微生物计数 | 第55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55-5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6-61页 |
3.1 EDTA淋洗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第56页 |
3.2 EDTA淋洗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3.3 EDTA淋洗对土壤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57-58页 |
3.4 EDTA淋洗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58页 |
3.5 淋洗后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58-61页 |
4 讨论 | 第61-62页 |
全文总结和创新点 | 第62-64页 |
1. 全文总结 | 第62-63页 |
2. 创新点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附录1 不同外生菌根真菌菌液中的Cu含量 | 第72页 |
附录2 不同外生菌根真菌菌液中的Zn含量 | 第72-73页 |
附录3 不同外生菌根真菌菌液中的Pb含量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