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缩略语 | 第12-14页 |
摘要 | 第14-16页 |
ABSTRACT | 第16-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0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 | 第20-23页 |
1.1.1 北斗系统概况 | 第20-21页 |
1.1.2 GNSS导航定位技术的发展 | 第21-22页 |
1.1.3 课题来源及选题 | 第22-2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1.2.1 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 | 第23-24页 |
1.2.2 三频模糊度解算方法 | 第24-26页 |
1.2.3 伪距多路径误差消除方法 | 第26-27页 |
1.3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27-28页 |
1.4 内容安排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电离层活跃条件下的北斗三频周跳探测与修复新方法 | 第30-56页 |
2.1 GNSS观测方程及其线性组合模型 | 第30-33页 |
2.1.1 GNSS基本观测方程 | 第30-31页 |
2.1.2 GNSS差分观测模型 | 第31-32页 |
2.1.3 几何相关模型线性组合 | 第32-33页 |
2.2 传统三频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 | 第33-41页 |
2.2.1 三频电离层残差法 | 第33-37页 |
2.2.2 三频TurboEdit法 | 第37-41页 |
2.3 消除窄巷电离层延迟影响的北斗三频周跳探测与修复新方法 | 第41-54页 |
2.3.1 三频无几何无电离层码相组合及其周跳探测性能 | 第41-44页 |
2.3.2 消除历元间电离层延迟变化影响的窄巷周跳探测量构造方法 | 第44-47页 |
2.3.3 周跳探测与修复流程 | 第47-49页 |
2.3.4 算例分析 | 第49-5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三章 基于加权总误差因子最小的北斗三频模糊度固定优化算法 | 第56-82页 |
3.1 BDS观测量精度评估 | 第56-61页 |
3.1.1 BDS伪距观测量精度分析 | 第56-59页 |
3.1.2 BDS载波相位观测量精度分析 | 第59-61页 |
3.2 加权总误差因子最小约束下的超宽巷、宽巷模糊度求解 | 第61-74页 |
3.2.1 双差观测量及几何相关模型线性组合特性分析 | 第61-62页 |
3.2.2 传统的GF-TCAR算法超宽巷、宽巷模糊度确定 | 第62-64页 |
3.2.3 实系数伪距组合及加权总误差因子 | 第64-67页 |
3.2.4 加权总误差因子最小约束下的最优伪距组合系数求解 | 第67-71页 |
3.2.5 算法性能评估 | 第71-74页 |
3.3 基于电离层延迟误差实时精确估计的GFIE窄巷模糊度固定算法 | 第74-80页 |
3.3.1 传统GF-TCAR窄巷模糊度固定方法 | 第74-76页 |
3.3.2 基于电离层延迟误差实时精确估计的GFIE窄巷模糊度固定算法 | 第76-79页 |
3.3.3 GFIE窄巷模糊度固定算法性能评估 | 第79-8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四章 长基线北斗三频高精度相对定位优化算法 | 第82-104页 |
4.1 多频非组合几何模糊度解算模型 | 第82-89页 |
4.1.1 GNSS几何观测模型线性化 | 第82-86页 |
4.1.2 多频非组合几何模糊度解算模型 | 第86-87页 |
4.1.3 混合整数最小二乘的估计方法 | 第87-89页 |
4.2 基于双差大气延迟参数估计的长基线北斗GB-TCAR优化算法 | 第89-98页 |
4.2.1 传统的GB-TCAR算法 | 第89-93页 |
4.2.2 引入双差大气延迟参数估计的GB-TCAR窄巷模糊度求解 | 第93-95页 |
4.2.3 北斗GB-TCAR优化算法性能分析 | 第95-98页 |
4.3 基于GB-TCAR优化算法的北斗三频单历元RTK定位性能分析 | 第98-102页 |
4.3.1 基于GB-TCAR优化算法的北斗三频单历元RTK定位策略 | 第98-100页 |
4.3.2 北斗三频单历元RTK定位性能评估 | 第100-10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五章 基于零相位滤波器和高度角模型修正的北斗多频多路径误差消除方法.. | 第104-130页 |
5.1 BDS卫星恒星日滤波周期计算 | 第104-107页 |
5.1.1 利用广播星历确定恒星日滤波周期 | 第105-106页 |
5.1.2 精密星历法确定恒星日滤波周期 | 第106-107页 |
5.1.3 互相关函数法确定恒星日滤波周期 | 第107页 |
5.2 基于零相位滤波器的恒星日滤波改进算法 | 第107-121页 |
5.2.1 北斗GEO及IGSO卫星伪距多路径误差特性分析 | 第107-111页 |
5.2.2 传统多路径误差序列低频分量提取方法及不足 | 第111-115页 |
5.2.3 基于零相位滤波器提取伪距多路径误差序列中低频分量 | 第115-117页 |
5.2.4 基于零相位滤波器的恒星日滤波改进算法 | 第117-118页 |
5.2.5 恒星日滤波改进算法性能评估 | 第118-121页 |
5.3 基于高度角模型修正的北斗MEO卫星伪距多路径误差消除方法 | 第121-126页 |
5.3.1 北斗MEO卫星伪距多路径误差与卫星高度角的映射模型 | 第122-124页 |
5.3.2 北斗MEO卫星伪距多路径误差与卫星方位角的映射模型 | 第124-125页 |
5.3.3 北斗MEO卫星伪距多路径误差消除算法性能评估 | 第125-126页 |
5.4 伪距多路径消除对北斗系统单点定位精度的提升 | 第126-128页 |
5.4.1 单点定位的误差消除策略 | 第126-127页 |
5.4.2 消除伪距多路径误差的单点定位性能验证 | 第127-12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0-135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30-133页 |
6.1.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30-132页 |
6.1.2 研究成果应用情况 | 第132-133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33-135页 |
致谢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6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