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问题论文

未成年人初次吸食毒品原因的实证研究--以云南省W戒毒所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论第9-30页
    一、选题背景第9-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23页
        (一)国外研究第10-14页
        (二)国内研究第14-22页
        (三)文献简评第22-23页
    三、基本概念第23-25页
        (一)毒品第23页
        (二)吸毒第23-24页
        (三)未成年人第24-25页
    四、研究内容第25-26页
    五、理论工具第26-27页
        (一)符号互动论第26页
        (二)越轨理论第26页
        (三)亚文化第26-27页
    六、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7-28页
        (一)研究方法第27-28页
        (二)技术路线第28页
    七、创新及意义第28-30页
第一章 云南省W戒毒所未成年人初次吸毒概况第30-38页
    一、未成年人吸食毒品人口基本特征第30-34页
        (一)年龄状况第30-31页
        (二)文化状况第31-32页
        (三)职业状况第32页
        (四)户籍状况第32-33页
        (五)民族状况第33-34页
    二、个体初次吸食毒品的特征第34-38页
        (一)个体初次吸食的时间第34页
        (二)个体初次吸食时的毒品与资金来源第34-36页
        (三)个体初次吸食毒品时场景第36-38页
第二章 未成年人初次吸食毒品的个体需求分析第38-43页
    一、未成年人吸食毒品的个体感受需求分析第38-39页
        (一)未成年人初次吸食为改善心情第38页
        (二)未成年人初次吸食为寻求刺激第38-39页
        (三)未成年人初次吸食为忘记烦恼第39页
    二、未成年人初次吸食毒品的个体社交需求分析第39-41页
        (一)未成年人初次吸食的从众心理第39-40页
        (二)未成年人初次吸食为建立信任关系第40页
        (三)未成年人初次吸食为联络感情第40页
        (四)未成年人初次吸食为获得友谊第40-41页
    三、未成年人初次吸食毒品的个体身心需求分析第41-43页
        (一)未成年人初次吸食毒品时认为毒品可以提神第41页
        (二)未成年人初次吸食毒品时认为毒品可以减压第41页
        (三)未成年人初次吸食毒品时认为毒品可以减肥第41-43页
第三章 未成年人初次吸食毒品外在原因分析第43-68页
    一、不良朋辈的影响第43-49页
        (一)不良朋辈之间的社交网络第43-44页
        (二)集体行为游走于社会的边缘第44-45页
        (三)共同体之间的相互依存第45-47页
        (四)朋辈之间的压力性交往第47页
        (五)集体行为下个体缺乏理性的行为冲动第47-49页
    二、个体家庭环境的影响第49-57页
        (一)父母与子女之间情感的缺失与脱节第49-51页
        (二)父母对未成年的情感缺位第51-53页
        (三)父母对未成年的教育方式不当第53-55页
        (四)父母缺乏对未成年的期望激励第55-56页
        (五)父母对未成年人缺乏有效互动第56-57页
    三、个体所在学校环境的影响第57-63页
        (一)学校忽视下的逃离第57-58页
        (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交往第58-59页
        (三)学校管理失控下的少年第59-60页
        (四)校园文化的反叛第60-61页
        (五)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缺失第61-63页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第63-68页
        (一)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第63-65页
        (二)不良的亚文化影响第65-66页
        (三)劳动市场的排斥第66-68页
结论与讨论第68-75页
    一、结论第68-69页
    二、讨论第69-75页
        (一)未成年人吸食毒品成因探讨第69-72页
        (二)针对性意见探讨第72-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79-80页
附录第80-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FBT干预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路径研究--基于一个个案的探索
下一篇:越南民族识别及与中国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