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改进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H公司概况及法人治理结构现状 | 第15-24页 |
2.1 公司基本情况 | 第15-17页 |
2.1.1 H公司简介 | 第15页 |
2.1.2 公司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2.1.3 公司经营情况 | 第16-17页 |
2.2 H公司法人治理现状 | 第17-23页 |
2.2.1 H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框架 | 第17-18页 |
2.2.2 股权结构分析 | 第18-20页 |
2.2.3 股东大会现状 | 第20页 |
2.2.4 董事与董事会现状 | 第20-22页 |
2.2.5 监事与监事会现状 | 第22页 |
2.2.6 总经理与经理层现状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H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4-37页 |
3.1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内涵 | 第24-26页 |
3.1.1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概念界定 | 第24页 |
3.1.2 公司法人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3.1.3 公司法人治理机制结构内部的逻辑关系 | 第25-26页 |
3.2 H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卷调查 | 第26-29页 |
3.3 H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3.3.1 股东大会作用虚化 | 第29-30页 |
3.3.2 董事会制度不规范 | 第30-31页 |
3.3.3 监事会监督作用效率低 | 第31页 |
3.3.4 “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 第31-32页 |
3.4 H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6页 |
3.4.1 股权结构不合理 | 第32-33页 |
3.4.2 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空缺 | 第33-34页 |
3.4.3 契约的不完全性 | 第34-35页 |
3.4.4 缺少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H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改进方案 | 第37-51页 |
4.1 改进H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遵循的原则 | 第37-39页 |
4.1.1 分权制衡原则 | 第37-38页 |
4.1.2 突出效率兼顾公平原则 | 第38页 |
4.1.3 经济民主与经济集中相结合原则 | 第38页 |
4.1.4 信息披露原则 | 第38-39页 |
4.2 改进H公司股权结构的设计 | 第39-40页 |
4.2.1 国有股减持 | 第39页 |
4.2.2 推行职工持股制度 | 第39-40页 |
4.3 完善H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 第40-43页 |
4.3.1 完善股东大会运作机制 | 第40-41页 |
4.3.2 完善董事会制度建设 | 第41-42页 |
4.3.3 完善监事会制度建设 | 第42-43页 |
4.4 健全H公司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43-47页 |
4.4.1 健全经理人的绩效管理 | 第43-45页 |
4.4.2 健全经理人激励机制 | 第45页 |
4.4.3 经理人激励相容设计 | 第45-47页 |
4.5 强化H公司外部治理机制 | 第47-50页 |
4.5.1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相关法律制度 | 第47-48页 |
4.5.2 实行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 | 第48-49页 |
4.5.3 充分发挥债务融资约束 | 第49页 |
4.5.4 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 第49-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 | 第60页 |